我反對丈夫把房子給侄子,被他打一巴掌,婆婆:自找的,不懂事
李惠今年43歲,結婚19年,有一個女兒,跟老公王斌感情一直很好。可她萬萬沒想到就因為她不同意把家裡的一套房子給侄子,被王斌打了一巴掌。而婆婆在旁邊冷眼旁觀,諷刺李惠自找的,說誰讓她不懂事。
李惠家有兩套房子,一套120平方米,四居室,一套100平方米,三居室。
他們現在居住的是四居室這一套,三居室那套正在出租,打算以後女兒出嫁的時候再重新裝修,作為她的陪嫁。
不僅如此,李惠還打算等女兒出嫁的時候再陪嫁50萬現金。這是給女兒在婆家的底氣,反正自己家如今也有這個條件。她跟王斌就這一個孩子,家裡的財產本來就是給女兒的。
李惠跟王斌現在經營著一家凍品批發店,員工有13人。這個店開了有8年,生意一直很好。他們憑藉凍品批發的生意累積不少財富跟人脈,很多親朋好友羨慕著。
別人只看到李惠跟王斌的富裕跟事業的成功,可他們現在的幸福也不是不勞而獲的,其中付出的艱辛跟汗水,那只有自己記得。
李惠跟王斌只有初中文化,兩人相差5歲,當初他們在酒店打工時認識的。王斌家兩兄弟,他是弟弟,哥哥早早結婚,生了三個兒子。父母有些偏心,賺的錢都給老大家三個孩子花,也不管家裡還有個小兒子沒結婚。
後來,王斌存了一些積蓄,加上李惠主要看上他這個人,憑自己的能力給自己找了一個媳婦。
王斌結婚後,父母給他跟哥哥分了家,青瓦房給了哥哥,父母跟著哥哥生活,他自己得了老房子,颳風下雨會漏水的房子。
他當時資金緊張,沒有錢修老房子,加上跟李惠一年到頭在外打工,索性過年的時候就不回來了,回來沒地方落腳。
婚後第3年,女兒出生了,他們倆辭去工作,拿出積蓄做點小生意。他們做的第一個生意是在菜市場附近開了一家雲吞店,早上順帶賣一些早點。
女兒小,一天到晚都是跟著在店裡。她大多數時候很乖,不哭。哭了,哄一哄就好。等大了一點,4歲多,會幫忙拿凳子之類的,特別懂事,又讓人心疼。
李惠跟王斌開過雲吞店,後來又開過燒烤店,奶茶店,水果店。有賺錢的時候,也有虧本的時候。
開燒烤店那會兒沒賺到錢,虧了,欠了供應商十多萬。他們向親朋好友借錢,受了很多冷眼,只有李惠的哥哥跟王斌的一個朋友借了幾千塊給他們。
王斌的哥哥跟父母選擇冷眼旁觀,哥哥跟他說「沒錢你學別人做什麼生意,自己惹的事自己擦屁股。」父母跟哥哥的態度一樣,除了指責沒有一句安慰。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王斌跟李惠經過努力最後把那些欠款還完了。
他們走了不少彎路,直到做凍品批發,這才發了財,有了如今美好的生活。因為曾經吃了不少苦,他們很珍惜現在的生活。就算有錢了,依然節儉,不會大手大腳花錢。女兒也一樣,身上的衣服大部分都是校服,鞋子買的最貴的也就百來塊一雙,手機一千多塊錢的,不追求那些所謂的名牌。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3年前,李惠的公公去世了,她跟王斌帶著女兒回去奔喪。處理完公公的後事,把婆婆接來身邊一起生活。
嫂子說「這些年,都是老兩口跟著我們生活。你們同樣作為兒子兒媳婦,也理所應當承擔贍養老人的責任。」
李惠並沒有跟嫂子理論,她很痛快同意了。其實要真理論起來,還是嫂子家占了便宜,她三個兒子是公公婆婆幫忙帶大的,平時家裡的活也沒少幫他們干。公公早些年賺的錢,那也是給他們花了。況且,這些年,就算公公婆婆沒跟李惠他們一塊住,老人生病花的錢,他們也一分沒少承擔,逢年過節也給錢。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如果要真理論這些,也理論不清,徒增煩惱罷了。
婆婆來了之後,李惠本來以為就是多一雙筷子的事情,反正老人家身體好,能吃能動,也不需要她伺候。
可她想錯了 ,婆婆事非常多,特能鬧騰,脾氣也大。
首先,婆婆是個重男輕女的人,對孫女的態度很冷淡。孩子去買水果,問奶奶想吃什麼,她竟然假裝當聽不到,後面才說什麼都不想吃。
婆婆每天都在重複說李惠生一個孩子生少了,至少要兩個,至少有個男孩,傳宗接代。
這事以前婆婆也說過幾次,李惠也想多生一個,可那時候他們條件不好,也沒人幫忙帶孩子,哪敢多生一個,養不起啊。
以前不住在一塊,婆婆囉嗦幾句,李惠覺得沒什麼。可住到一塊,她總說這些事情,李惠有非常大的壓力,也覺得很煩。再說她都四十歲的人,這時候還要個孩子,風險太大。她本人也沒有重男輕女的想法,以前想多生一個,無非是給女兒找個伴而已。
其次,婆婆覺得李惠跟王斌的生意做大了,請人也應該要請自家的。自己條件好了,應該多幫幫親哥哥,照顧親侄子。
婆婆讓王斌大哥家的第三個兒子來凍品批發鋪面上班,每個月6000塊錢工資。
三侄子來了之後乾了不到兩個月,不願意在鋪面上班,他說工資太低,工作太累,整天幫客人拿凍品,手被凍僵了。
店裡有手套,幫客人拿凍品都會帶手套,沒客人的時候可以坐下來,也不是一整天站著,談不上特別累。店裡其他員工4000塊錢一個月,給三侄子的工資6000塊錢,他還嫌工資低。要不是看在是親人的份上,也不可能給他那麼高的工資。
三侄子說要轉崗,他想做店長,負責管理店面。李惠自然不答應,他又沒有經驗,連貨品的價格都記不住,當什麼店長,也沒有那個能力管理員工,誰服從他?
李惠不同意,王斌也沒法答應三侄子。三侄子一氣之下離開李惠家,自己去房地產公司上班,在外面租了房子住。
因為這件事情,李惠沒少被婆婆數落,又舊事重提說李惠王斌沒兒子,以後老了也是靠侄子,指望侄子。婆婆覺得小兒子小兒媳婦現在就該帶著侄子賺錢,對侄子好一點,不應該把人往外推。
李惠沒有當面反駁婆婆,兩人說話不在同一個平行線上,你跟她扯,扯也扯不清。
李惠跟王斌說「你媽整天說我們沒兒子,以後要靠侄子,要多幫侄子,我們有女兒,也有事業有房有存款,靠什麼侄子。老了,也不可能指望侄子。有一些人家親兒子都靠不上,還能靠侄子?我跟你說,你可不能聽你媽一說,就什麼都聽她的。」
王斌無所謂地說「我媽就說說而已,你又何必拿這些事來煩我。」
三侄子去房地產公司上班後,聽婆婆說他在公司混得如魚得水。婆婆在李惠面前炫耀過一段時間,總是說些意有所指的話。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也許是在房地產公司接觸很多人,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侄子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他說話不再咄咄逼人了,隔三差五會帶一點吃的來看他奶奶,也會主動喊叔叔嬸嬸妹妹。吃了飯也不會馬上走,一起在客廳聊聊天看看電視。
侄子有這樣的變化,李惠跟王斌自然是開心的,誰不希望自己有個省心的親戚。
侄子來的次數多了,跟王斌的關係越來越好,叔侄倆喜歡打羽毛球,經常約。
王斌也在李惠面前夸侄子越來越穩重,成熟了不少。他覺得侄子之前有些好高騖遠,眼高手低,那完全是剛畢業出來沒多少社會閱歷造成的。見的世面多了,思想也就成熟了。
對於這個侄子,李惠無所謂他成不成熟,反正又不是她的兒子。她只關心女兒學習怎麼樣,期望女兒在不久的將來考上一所重點大學。
侄子交了個女朋友,帶來李惠家吃飯。婆婆給了那女孩1000塊錢的見面紅包,李惠見狀也給了1000塊錢。事後,婆婆說李惠太小氣了,給的紅包那麼小。
那之後,侄子跟他女朋友每個周末都來李惠家玩,一待就是一整天。他們把這當自己家一樣隨便翻冰箱,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婆婆自然笑得很開心,王斌也不說什麼,李惠卻覺得很不舒服。
他們談了大半年,侄子帶女朋友回老家見父母,見了父母接下來就是結婚的事情。婆婆特意跟李惠王斌說「康康結婚,這是一件大事,你們作為叔叔嬸嬸的如今有條件,可不能沒表示啊。」
王斌說到時候給10萬的紅包,提前給,隨便他們買什麼。要讓李惠說只是侄子而已,給個三兩萬可以了,10萬塊錢又不是小數目。
儘管不舒服,李惠也尊重王斌的決定,不想落他的面子。
侄子跟他女朋友從老家回來後,帶了一堆特產給李惠家。婆婆笑著對李惠說「看你嫂子多好,特意給你們準備了那麼多東西,多親啊。」
過了半個月,有一天吃晚飯的時候,王斌突然跟李惠說把家裡那套三居室的房子給侄子結婚。
李惠給愣住了,她問為什麼?是給還是借?
王斌說「給,把那套房子給康康做婚房。他未來丈母娘說了,得有房子才同意閨女嫁給康康。這樣,孩子結婚了也沒有那麼大的壓力。至於女兒的陪嫁房子,你放心吧,重新給她買一套。再說,這離她結婚還有好多年呢,沒必要那麼早做打算。」
李惠沒想到王斌會說出這樣的話,她有些激動地表明自己的態度。「我不同意,你以為房子是白菜豆腐嗎?一百多萬的房子,你說給康康就給康康?他又不是你兒子,婚房的事情有大哥操心,你操什麼心?」
婆婆不贊同地道「李惠,你說的這件叫什麼話,把那房子給康康怎麼了?康康不是你們的兒子,那也是親侄子。以後你們老了生病了,還不是要靠侄子?」
看李惠一臉怒氣,王斌說「我已經答應康康跟大哥大嫂了,把那房子給康康,找個機會去過戶。你就別生氣了,都是一家人,我們有能力就幫幫大哥。大哥也不容易,他三個兒子,負擔大。前面兩個兒子結婚,花了不少錢。現在要他拿錢給康康買房也拿不出。康康剛畢業一兩年 ,賺的也就夠花,他更加沒實力買房。」
李惠怒火中燒,大聲吼道「別跟我說這些,你說你哥負擔重,多不容易,我們以前有困難的時候,有誰可憐我們了?那些事,你都忘了?我看你被灌了迷魂湯,昏了頭,100多萬的房子說給外人就給外人,你眼裡還有老婆女兒嗎?」
王斌不知道怎麼想的,他直接站起來走到李惠的面前打了她一巴掌,罵她不可理喻。
王斌的力氣太大,李惠的左臉被打腫了。她的腦瓜子嗡嗡地響,萬萬沒想到恩愛多年,一起走過風風雨雨的老公竟然因為維護外人打她。這是王斌第一次打她,打得毫不留情。
婆婆沒有安慰李惠,選擇冷眼旁觀,過了一會兒還諷刺李惠,說她被打這是自找的,誰讓她不懂事。
李惠恢復冷靜後,跟王斌說「我不管你有什麼打算,這些財產都是我們共有的,你沒權利把我的財產想給誰就給誰。你要是還這麼做,行,那我們就離婚,該我的還有女兒的,一分都不能少。別跟我提什麼親情,狗屁親情,以前你沒錢的時候,人家看你一眼嗎?現在條件好了,什麼親兄弟,親侄子靠上來了,真是笑話。」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很多揮之不去的回憶,尤其是從前走過的彎路,遇到的挫折,受過的苦難,回想起來尤為深刻。條件好了,倍加珍惜眼前擁有的幸福。擁有的又尤為珍貴,又豈是外人說想來分享就來分享的?親兄弟,親侄子又怎麼了?李惠覺得自己沒有錯,如果王斌非得那樣做,行,那就離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