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要求也試試看。
奶奶就那樣陪她玩起了音樂。
祖孫倆,你彈一句,我唱一句,
樂樂呵呵就把琴給練了。
在這樣的陪伴下,
谷愛凌再沒說過不愛學、彈琴不好玩之類的話。
育兒心理學告訴我們,
如果一個孩子狀態不佳,
不是他們故意要變得糟糕,
更不代表他們以後就「廢了」「完蛋了」。
只說明,孩子需要更換一些學習方法,
克服枯燥的或者過於困難的學習過程,僅此而已。
訓練滑雪的路上,小姑娘遇到的挑戰更多。
受傷,挫敗,遭遇瓶頸,但卻愈挫愈勇,
皆因為身後始終有媽媽的支持與陪伴。
既要學習,又要訓練,
媽媽就充當了女兒的貼身助理,
數十年如一日地陪著女兒,
去進行每一場訓練,
去參加每一場比賽,
風裡來,雨里去,
從來不曾給女兒拖過後腿。
任何一個人的偉大成功無不是傾注了家庭某一個人員的全部心力!而這一點也需要財力作為支撐。
谷愛凌在13 歲那年,
也就是她第一次參加成人賽的時候,
遇到了一次很大的打擊。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可能跟場地有關,
也可能是谷愛凌的年齡還太小,體重還太輕,
在雪道上,她不斷摔倒,無法完整地做完比賽動作。
這對她的打擊太大了。
一度困惑到想要放棄。
這時,媽媽谷燕站了出來。
她知道孩子只是負氣,
於是,鼓勵女兒堅持訓練,
同時陪她展開了為期一年的高強度蹦床訓練。
一年後,谷愛凌再次回到當初那個賽場,
最終漂亮地完成了曾經讓她無數次摔倒在雪道上的動作。
此後一路,她更是愈戰愈勇。
如果說谷愛凌此後的人生就此開掛、飛升,
那麼一路穩穩地支持和鼓勵她的媽媽,
就是至關重要的擺渡人。
因為媽媽給的信任和力量,讓那個小孩相信:
我可以,我能做到,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止我去追逐夢想。
03
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好
逐漸長大後,媽媽開始有意識地往後退,
給女兒獨立面對一切的機會。
唯一不變的是,
每次訓練或者比賽,
媽媽都會在電話里跟女兒叮囑說,一定要安全第一。
其次最常對女兒說的話是,
有一點點進步就好;
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進步就好。
這樣有愛且智慧的鼓勵和引導,
讓谷愛凌在訓練和比賽中很少有過重的心理負擔,
滑雪在她這裡,從來不是什麼苦行僧式的訓練,
而是充滿了激情的享受,
是她用來看世界的一個視角。
這是11歲的谷愛凌,站在演講台上,認真發表的演講詞:
「男性比女性有更大可能,參與運動相關的職業。
許多人認為,這僅僅是因為男性的肌肉天生比女性多肌肉更大,更強。
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
刻板印象逐漸發展成為女性運動員的負面定義。
女性經常因為性別而被剝奪合適的運動機會……」
從那時候起,一顆小小的種子就在谷愛凌心中萌芽了:
不止是為了個人愛好滑雪,
更是為了打破界限,
修正偏見。
從小到大,每年假期媽媽都會送她回北京,
如今她的一口普通話,更是地道極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