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那句「哪有男人不愛玩,哪個男人不嫖娼?」說久了都快成社會共識了。
連大哥都說了,這只是「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
我們對待男人的道德標準,未免太低了些。
之前劉陽劈腿半藏森林在網紅圈鬧得沸沸揚揚。王思聰看了半藏森林的照片,抖機靈似的熱評一句:真·不怪劉陽。
潛台詞就是這女孩足夠好看,所以出軌無罪。
這就是許多男性對於出軌的看法,那就是出軌根本算不上污點,是個男的都可以出軌。
果不其然,男性出軌事件以罵小三告終,劉陽美美隱身。
圖源:新浪微博
陳思誠早年接受採訪時,更是大肆懷念起封建社會的一夫多妻制度,彼時還沒什麼人覺得不對勁。
歪理一套套,而人們就這麼接受了。
大眾似乎早已默認了「男性的天性是花心」這套荒謬的說辭,甚至為他們自降道德標準。
無論是過去的女德學院,還是許多「情感大師」如ayawawa之流,都致力於說教女性成為男人的附屬品。
字裡行間都在告誡女性,「如果男人註定花心,那我們只能使出渾身解數,來虜獲他們的心了。」
規訓是從頭到腳、從裡到外的。
穿著,要好嫁風;性格,要夠乖巧;不能抬槓,要識大體顧大局。
要時刻保持自己的美貌,來拴住他們的視線;要練就一手好廚藝,來拴住他們的胃。
要整容、要保養、要生孩子、工作要放在男人後面、要為了家庭乖乖做全職主婦......方能達到一個「好女人」的標準。
這一整套教學,頗有種「男的大可繼續風流,能不能降服這匹野馬就看女人的修為了」的大度。
整個社會,都在讓女人把男人的態度當作自我評價的坐標體系。
這不僅豁免了男性的道德,又給女性上了另一層枷鎖。
男人的出軌,變成了女人的一道自檢題——
「是不是我不夠年輕了,變成黃臉婆了?身材不再火辣了?還是我嘮叨太多讓他心煩了?太無聊讓他失去新鮮感了?」
隨便哪種猜測,都足以擊垮一個女人在感情中的自尊心。
被出軌後,有的女人選擇委曲求全,開始諮詢「情感大師」如何挽回自己失敗的婚姻,要不要生個孩子讓他離不開自己。
雖然已經驗證對方是個爛人,但是沒關係,「再生一個他就愛我了」。
有的女人則選擇華麗復仇,從此改頭換面立志變美。換一個颯的髮型,穿上最陡峭的高跟鞋,化上最耀眼的紅唇,彰顯出一種喪夫的氣質。
幻想像林品如一樣踩著BGM出現在男人和新歡面前,讓對方看著自己的美貌悔不當初。
「變美,就是對你最好的復仇。」
這夠爽文嗎?看似是的。
但正如我們在樊小慧身上感受到的悲壯,那始終是一種以男性視角為坐標的爽文。
他後悔了,我爽了,可他萬一沒後悔呢?
當我們把男性的眼光當做看待自我的評價體系,還在試圖迎合他們的目光,那這道題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她姐想說,別再陷入自我懷疑和無限自證的怪圈了。
別再給他們找藉口,建議反覆朗誦——
在這個永遠為了男人向下兼容的社會輿論里,與其反思自己,不如多挑挑男人身上的問題。
為何做出婚姻的承諾卻無法履行,這就是陽剛大男人的道德水準嗎?
為何活在21世紀還幻想一夫多妻,是腦子還停留在大清嗎?
當然,出軌不是男性專屬,只是相比出軌女性所經受的唾罵,男性太容易以一句「生性風流」逃脫輿論的制裁,只留下被出軌的一方接受公眾的凝視。
可哪來生性的風流,不過是道德的準繩只勒緊了女人的脖子,卻從未真正約束過他們。
這種特殊對待,差不多得了。
我不期待從此天下再無出軌男,只希望再有這種事情發生,別讓他們輕易逃脫了。
火力全開,罵罵這些「爛葉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