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鎮宇和兒子費曼一直是一對相愛相殺的父子,兩人經常在網上互黑對方,看的吃瓜群眾們實在太歡樂了!近日這對「怨種父子」劇情又更新了!
3月15日,吳鎮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突然爆齣兒子的猛料,他直言:「費曼現在已有1米82身高及90公斤體重。」接著吳鎮宇又說了句:「他不做運動,就只喜歡吃,我在家都不敢說他,怕他將來報復我!」
很快,費曼就在網上發文回應道:「本來打算周五營業的,可是現在我是真的服了,我現在基本上一天只吃兩餐也都跑步什麼的,我只是前幾天運動會拉傷了所以這幾天沒跑。所以無蒸魚我勸你睡覺別睡得太深。」隨後,費曼更是發出自己的跑步計數器以及爸爸的睡覺照。
飾演大佬反派角色較多的吳鎮宇,平時看起來不苟言笑總給人一種兇巴巴的感覺,但其實生活中的他卻拿自己的「黑粉頭子」一點辦法都沒有。
這個「黑粉」就是他14歲的親生兒子——吳費曼。
吳鎮宇金像獎落選,費曼發博「祝賀」老爸獲最佳陪跑獎:
吳鎮宇前腳宣布要加入《追光吧哥哥》,後腳費曼就剪了一個黑歷史合集視頻「做應援」:
難得為父親「深情」拉票一次,原因竟然是:「如果他被淘汰回來的話我就洗定了。」
時間過得真快,當年在節目裡那個內向又羞澀的費曼,如今不僅長個了,他的性格變化也很大,變得開朗又霸氣了。
而這一切改變,很大原因是因為父子倆「鐵哥們兒式」的相處模式。
吳鎮宇的育兒方式看起來很奇特,實質上卻很成功!
如今,即使費曼再被同學說他胖,他也可以做到毫不在意,因為吳鎮宇已經說過,費曼胖到沒有脖子。
那麼,吳鎮宇的育兒方式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鑑的呢?
理解、體諒、包容兒子
2014年,吳鎮宇帶著5歲的費曼參加《爸爸去哪兒》。
在節目開始,費曼和其他小夥伴溝通很少,工作人員還就此問到吳鎮宇。那時,他一邊做飯,一邊回答說:「費曼不是不會和人溝通,而是不願意。因為我也是這樣,我理解。」
面對僅5歲的兒子,吳鎮宇沒有因為外界評價,就去壓迫兒子改變,而是去理解、體諒和包容兒子。
父子倆曾一起出演過電影《轉型團伙》,喬杉就曾爆料過吳鎮宇因費曼在片場玩太嗨而黑臉將他單獨帶走,並將他狠狠教育了一頓。
對此吳鎮宇的解釋是:「必須要讓他分清玩耍和工作的界限」。
在兒子多次上熱搜後會告誡他:「那些尖叫和吶喊,只會毀了你往後的人生。」
別人以為他帶兒子拍電影是想讓費曼出道,其實他只想讓兒子來體驗一下和爸爸一起工作的感覺,給他的童年留下一段寶貴的回憶。
他也會給兒子準備片酬:「500塊!真的已經很多了!」
但事實上,500元的片酬連其他童星片酬的零頭都比不上,「他自己覺得已經很多了。」
把孩子當朋友
像「哥們兒」輕鬆愉快相處
有一次,節目上吳鎮宇問費曼:「知道我最近,為什麼很少揍你了嗎?」
費曼想了一會兒,回說:「因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吳鎮宇參加綜藝節目《追光吧哥哥2》時,被問起如果節目播出後,兒子會如何評價時,吳鎮宇自信滿滿地說:「兒子肯定會說——爸爸是我的驕傲。」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結果,在節目播出前,費曼貼出一段話,「建議大家看到8:30分那個男人出來時,一定要記得戴防魚眼鏡和防震耳機」。
這對父子的「相愛相殺」實在令人羨慕。吳鎮宇也果然做到自己憧憬的父子關係——既像父子,又像哥們兒。
如果說,當初《爸爸去哪兒》里吳鎮宇給予兒子的愛是無聲的支持。如今,他則是鬧著、笑著,將愛刻進了和兒子相處的點點滴滴。
不少中國式家庭的父子關係往往是比較疏離的,像這種處成「鐵哥們」模式的父子少之又少。
吳鎮宇曾說,對費曼的教育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彌補自己童年的缺失。
因為父親從小就對自己很嚴格,所以他一直希望和兒子的關係能既像父子又像哥們。
從小鍛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老來得子的吳鎮宇生怕自己等不到費曼長大,為了能讓兒子儘快成長,他對費曼的教育格外用心。
在綜藝里,別的孩子都是輕輕鬆鬆下山,費曼需要自己提著行李下山;
費曼意外落水後,吳鎮宇沒有第一時間衝上去安慰孩子,一路上還不停地教育他:
「為什麼受傷了不回家?」
「你媽媽見到,你就慘了。」
「你今天很好地示範給所有的中國小朋友看,什麼叫危險。」
面對費曼受傷,吳鎮宇不是不心疼,但他更希望對於這種突發的狀況,兒子能自己面對,這樣才能記憶深刻。
吳鎮宇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被主持人問到:
你這樣一直「黑兒子」不怕影響到他脆弱的心靈嗎?
吳鎮宇解釋道:「現在學校有很多語言暴力,但他現在應該不怕了,他老爸已經把他訓練到能夠承受得了了。」
吳鎮宇從小和兒子費曼的這種相處方式,其實是在鍛鍊費曼的心理承受能力,而這種鍛鍊對於小孩子來說十分重要。
現在這個社會,寵溺孩子的家長越來越多,這也造成了孩子的承受能力越來越差,有些孩子甚至被老師批評幾句都會想不開。只有父母從小就把孩子的內心鍛鍊得足夠強大,孩子才會更有力量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言傳身教
帶孩子做有意義的事情
費曼8歲時,吳鎮宇曾帶著他飛到孟加拉,讓他體驗在逆境中生活。
吳鎮宇和費曼跟隨慈善團隊走進了孟加拉落後醫院和鄉村家庭,探訪當地患有眼疾的初生嬰兒和失明小朋友。
向來注重身教的吳鎮宇,相信讀萬里書不如走萬里路,於是他稱假期帶著兒子去看另一個世界。
「父在做,子在看。如果父母願意幫助別人,做有意義的事,小朋友一定會明白及學習的。而且我一直覺得,能在艱難環境中生存的人,擁有最強的生命力……我希望費曼見識落後地區人性的光明一面,從中學會獨立,並為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在大多數家庭里,父親都扮演了一種不苟言笑,性格嚴肅的角色。在育兒這件事上,做的更多的還是媽媽。
但對於孩子來說,父親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父親是幫孩子指向通往世界之路的人。」父親的引導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孩子能夠從父愛中找到方向感和力量感。
你家孩子和爸爸相處得怎樣?平時有哪些好玩的事呢?點個在看,評論區分享一下~希望所有父親都不會缺席孩子的成長,陪伴孩子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