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老戲骨?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一部戲裡有老戲骨出現就代表著這部戲不論編劇怎樣,至少演員的演技沒得說。
有的老戲骨樂於在戲中找到演戲的快樂,有的老戲骨欣於出現在觀眾眼前,這樣的演員其實並不難請。
但在一眾老戲骨中,人們最不敢合作的人當屬李保田,因為他是業內出了名的另類。
他會因為影視劇注水跟劇組對峙公堂,也會因為群演人數的缺失拒絕拍戲,久而久之,李保田「耍大牌」、「戲霸」的名聲也逐漸傳出風聲,他本人也因為對拍戲的諸多要求遭到製片人的聯合抵制,多年被封殺。
直到2020年10月18日,李保田出現在第30屆金鷹節頒獎典禮上,並獲得了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視藝術節獎。
有人覺得向李保田這樣的老戲骨配得上這樣奪目耀眼的成就,也有人覺得李保田的「戲霸」形象深入人心稱不上德藝雙馨。
那麼李保田到底配不配得上這一獎項?「戲霸」的名頭又是怎麼回事?且聽筆者娓娓道來。
在成為「戲霸」之前,上學時期的李保田經常被身邊的小夥伴當成一個「異類」。
因為天性活潑好動,李保田在課堂上總是閒不住,常常是班裡最讓老師頭疼的學生,也正因這樣,屬於李保田的懲罰從沒少過。
但李保田不吭聲,他的父母也不知道,但調皮總有露餡的時候,有一次李保田被罰站,直到天黑都沒有回家,他的父母著急找到了學校,才把李保田帶回家。
他的父母心裡存著氣,便修書一封將老師的所作所為告發了,巴掌大的學校哪裡會有秘密,李保田的老師很快便知道了這個消息。
得罪了老師的李保田不會有好果子吃,他也自然而然地被老師和同學們給孤立了,也成為了同學眼中的異類。
時間一長,李保田也覺得上學沒有了樂趣,便逃課到學校附近的戲院看戲。原本只是來這裡打發時間消遣,誰知李保田越看越起勁,還開始幻想自己站上舞台會是什麼樣子。
1960年,一心想登上大舞台的李保田迎來了機會,江蘇省戲曲學院決定在全省展開招生工作,李保田的出生地徐州便是其中一處招生點。
李保田一鼓作氣順利考入戲班,他滿懷信心地告訴父母好消息,卻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
其實並不是她的父母不通情達理,而是在當時那個年代,演戲還屬於上不得台面的「下九流」,秉持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念頭,用腳趾頭想他的父母也會拒絕。
他跟父母大吵一架,父親更是決絕地放下狠話:要是你敢去,我就不認你這個兒子!
雖說進戲班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但這並沒有讓李保田打消念頭,他偷偷地跟著戲班離開了家鄉,長達四年的時間都沒有跟家裡有過聯繫。
李保田本以為自己能夠學習喜歡的京劇,卻沒想到自己再次成為大家眼中的「異類」。
因為形象有所不足,李保田並沒有如願以償的學習京劇,而是被分配到梆子劇團學習丑角。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他不滿足於劇團的安排,就嘟嘟囔囔說自己想學京劇。此言一出,劇團的孩子們紛紛嘲笑他好高騖遠,就連劇團的老師都生了氣,毫不留情地體罰了他。
再加上當時劇團里的孩子大多出身農村,城裡孩子李保田再一次被群體孤立,也成了劇團的「異類」。
身邊沒有說得上話的朋友,又趕上當時全國都在鬧饑荒,李保田吃了上頓沒下頓,只好省吃儉用用豆腐乳兌水充飢,時間一長,他就因為營養不良暈倒了。
好在這件事也成為了他們父子相見的契機,李保田在醫院的病床上醒來,就看到了多年未見的父親守候在床前。
不過父子倆沒怎麼說話,父親丟下糧票和一些錢就轉身離開了,其實當時她的父親已經患上了肝病,但看到眼前狀況不好的兒子就按住沒吭。
沒過幾年,李保田的父親因肝病去世,直到兩人陰陽相隔,兩人也沒有真正的和解。
這件事成為了李保田心中永遠的遺憾,卻也因為這件事,李保田更加堅定了前進的目標:自己一定要出人頭地!
李保田在劇團一待就是16年,能夠沉得下心鑽研演技,此時的李保田早已不是曾經的愣頭青。
1978年,中央戲劇學院在全國招收幹部進修,得到消息的李保田動了心思,「人往高處走」這話確實不假。
專業課對李保田來說倒是小菜一碟,但文化課卻讓他犯了難。畢竟自己只有小學學歷,考試的時候該怎麼辦?
能怎麼辦?學唄!
李保田一頭扎進圖書館泡在裡面不出來,不分晝夜地學習了六個月,李保田才有信心來面對中戲的招生考試。
功夫不負有心人,說來也是李保田正走運,紮實苦學的他成功考進中戲,也正兒八經地邁入了演藝圈的大門,這一年,他32歲。
考入中戲算是李保田事業上的一個新起點,他也並沒有因為考入中戲之後就沾沾自喜,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他不停的鑽研表演技巧和表演形式,也自學畫畫、雕刻等手藝來充實生活。
由於專業課紮實,李保田在大學畢業後被學校破格留下任教。直到1983年,由導演慕名而來找到李保田邀請他出演電影《闖江湖》。
不過這部影片並沒有激起什麼水花,反而是李保田四年後出演的電影《人鬼情》中性格古怪的父親讓他真正嶄露頭角。
其實這個角色並不好演,既好強偏執,又壓抑隱忍,但李保田偏偏不怕角色複雜,他仔細揣摩角色的特點,再將自己代入進去,這個角色就成了。
憑藉對角色的掌握和演繹,李保田一舉斬獲1988年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他的演技得到認可,手中的片約也逐漸多了起來。
1990年,張藝謀找到李保田,邀請他出演自己的電影《菊豆》,一聽自己四十多歲的人還要出演18歲的年輕小伙,李保田說什麼也沒有接下劇本。
張藝謀又找來幾個年紀相當的小伙子來劇組試戲,卻怎樣也找不到感覺,思慮良久,他決定將劇中楊天青的角色改成年過三十的單身漢。
等到張藝謀再次找來李保田,李保田知道了劇組的改變,便痛痛快快地結下了這一角色。
還別說,李保田穿上劇中楊天青的破爛衣裳往門檻處一蹲,就活脫脫是楊天青的不二人選。
電影播出後一舉摘得坎城電影特別獎和芝加哥國際電影節金雨果獎,李保田憑藉電影一舉成名,也成為張藝謀口中最偉大的男演員之一。
此後兩人還有過兩次合作,李保田二搭鞏俐出演了《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中的上海灘黑老大,雖然他自身條件不足,但憑藉強大的氣場和陰晴莫辨的演技,任誰看到都要叫聲絕。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出演電影《有話好好說》,李保田換上一身知識分子的行頭,他在劇中教訓姜文的那句台詞:小伙子,別拿無知當個性更是成為流傳許久的口頭禪,據說當時對戲的姜文都因為這句話差點沒接住戲。
憑藉多部電影成功斬獲國內外知名獎項,雖然李保田還不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卻儼然是影視圈不可撼動的戲骨,而這時,距離李保田大火也只有一步之遙。
1996年,李保田接下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就是這樣一個駝背、瞪眼、敢跟禮部侍郎和珅叫板的劉羅鍋,愣是讓李保田刻畫的入木三分,他也憑藉這一經典角色紅遍大江南北。
大家每天都坐在電視機前看留著小鬍子的劉墉是如何跟和珅鬥智斗勇,等到電視劇播完,家家戶戶都在談論電視觀後感,熱鬧非常。
要說李保田真是將角色整個吃透了,單說他跟張國立的那場戲,之間李保田眼珠從上轉到下,從觀天子到心生謀算都被他演繹的十分傳神。
憑藉這部戲爆火的又豈止李保田一人,劇中飾演皇上的張國立和扮演和珅的王剛也因此名聲大噪,一夜成名。
在人們的討論聲中,李保田、張國立和王剛儼然成為了「鐵三角」組合,他們聯合出演的電視劇一定嚼頭十足。
許多觀眾都沒想到的是,自己這才把「鐵三角」組合的名字定下,三人卻在《宰相劉羅鍋》之後便再也沒有了合作,演員李保田更是揚言不再與張國立和王剛合作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曾有主持人在採訪時詢問李保田不與王張二人合作的緣由,李保田是這樣回答的:有的人不可能再合作,這並不是孰是孰非的問題,而是性格上有差異,對事物的看法也不盡相同。
雖然憑藉劉羅鍋大火,但李保田並沒有什麼大牌架子,因為在他眼中戲比天大。但這只是李保田的個人想法,張國立和王剛並不十分認同他的觀點。
張國立在拍攝時曾因個人原因請假多天,耽誤了劇組進度,給李保田留下了一個不好的印象。
說來也巧,他的好搭檔王剛也因為私事請假耽誤了拍攝進度,除了「鐵三角組合」,王剛最出名的就是喜好收集古玩這個癖好。有時遇到拍賣會,王剛為了不錯過心頭好專門跟劇組請假。
全劇組等一個人這種事情李保田並不苟同,因此李保田對王張兩人都沒留下什麼好印象,不過這並不是李保田拒絕合作的唯一原因。
《宰相劉羅鍋》捧紅了鐵三角,導演組的進項自然少不了,眼看著三人熱度正盛,導演就想趁熱打鐵,組織三人再拍攝一部劉羅鍋續集。
眼見又能捐一大筆錢,張國立和王剛自然不會拒絕,兩人欣然答應,但進度就在李保田這裡卡了殼。
在李保田看來,劉墉的故事不足以再開一部影視劇,況且該劇也已經落下帷幕,續拍劇本寫得好才能創下新高度。
再加上他認為演員重複出演的角色會讓觀眾反胃,沒必要為了眼前一時的熱度毀掉已經塑造好的角色,東拼西湊的劇本拿給觀眾看,那不是糊弄人嘛!
其實人與人在一起本來就免不了各種摩擦,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王張兩人跟自己戲比天大的理念並不相稱,那麼他跟二人也沒有必要再度合作。
雖然李保田主動退出了鐵三角組合,但這並不影響張國立和王剛的發財路,他們搭上了另一個皇帝專業戶張鐵林,三人重新組成鐵三角,並接連出演了連續劇《鐵齒銅牙紀曉嵐》。
在張國立和王剛一招吃遍天的時候李保田在幹什麼呢?李保田在努力拓寬自己的戲路,他先後出演了神醫喜來樂和保長王麻子兩個角色,他在忠和姦的角色之間來回跳躍,兩個角色也給觀眾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喜來樂這一角色更是讓李保田一舉斬獲最具人氣獎、最佳表演獎和觀眾最喜愛男演員三個獎項,先影后視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這對李保田來說就是最好的禮物。
然而李保田沒有想到,自己已經是演藝圈的天花板,卻被冠上了一個難聽的稱號「戲霸」。
2004年,李保田接下30集電視連續劇《欽差大臣》,合同上白紙黑字的三十集明明白白,但該劇在播出後卻赫然變成了33集。
憑空多出三集是什麼概念,這樣的電視劇就已經稱得上是注水劇了,影視行業選擇電視劇注水自然有利可圖,但這樣的做法卻損害了演員和觀眾的權益和觀感。
李保田自然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他一氣之下將投資公司時代春天影視公司告上了法庭。
雖然李保田一紙訴狀條理分明、有理有據,但他的做法卻將行業內心照不宣地「潛規則」放到了明面上,無論怎樣看投資方都會對李保田進行報復。
法庭上勝利的李保田被以時代春天為主的數十家影視公司聯名抵制,不僅對他口誅筆伐、炮轟他是「戲霸」,更是聯合起來封殺李保田,表示不會再用他演戲。
面對影視公司的報復,李保田顯得有些不以為然:就算以後沒人找我拍戲,我也不會後悔,管你什麼吧,我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就行。
其實要說李保田是戲霸也是有跡可循的,他還在劇團擔任副團長的時候就被上級塞進團里一個不會演戲的「空降兵」,倘若是別人睜隻眼閉隻眼也就默許了這一行為,但李保田偏偏不買帳,他拒絕給那人班裡入職手續,這件事也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
有一次劇組拍戲,說好的全城百姓出演劇組卻只找來20個群演糊弄,李保田卻覺得這樣是在糊弄觀眾,包括他在內的演員和劇組愣是等了四個多小時湊齊群演才開始進行拍攝。
與其說李保田是戲霸,不如說他對演藝事業高度認真,他會因為劇本中的問題主動找導演溝通,也會努力要求自己做到細微處也不放過。
他並不認為這個稱號是對自己不好的評價,也正是因為自己的挑剔,反而能凸顯出自己對作品品質的保證。
其實李保田的初心始終沒變,那就是做好一名演員,其他的都是浮雲。
也正因如此,李保田這一生從不接廣告,廣告這麼高利潤的業務都不接,自然有人詢問李保田原因。
原來,李保田是覺得自己並不十分了解物品的特點和作用,自己也不能天花亂墜地胡說八道,與其瞎說這樣昧良心的話還不如不接廣告。
其實李保田這話也不只是說說而已,他的親生兒子李彧在這事上最有發言權,
1994年,李保田的兒子李彧也想要報考李保田的母校中戲,就跟父母提了一件事。李保田和妻子都是中戲畢業的學生,李彧心想怎樣自己都能好過一點,但誰知道李保田不僅不給李彧找關係,反而還對主考官說對李彧要更嚴格。
父親和母親都不伸手幫忙,李彧只好自己努力考中戲,他連續考了六年才考上中戲。
雖然李保田在李彧考學上沒有給予幫助,但還是在拍戲時帶著兒子進組體驗感覺,或許是父親的光環太耀眼,李彧也想做出成績給父親看。
但李彧識人不清,被投資方狠狠坑了一把不說,還連累父親李保田和張豐毅出演了最黑暗的雷劇《生死兩周半》。
張豐毅對此閉口不提,李保田更是氣得恨不得沒有這個兒子。
2009年李彧結婚,父親李保田並沒有出席,原來是李保田此時正在劇組拍戲,他不願因為私人原因耽誤劇組整體進度,便沒有請假而是在劇組拍戲。
其實李保田的做法也正好與張國立和王剛的想法相悖,李保田始終秉持著「戲比天大」的理念,這也恰好說明李保田對演戲的熱忱。
要說李彧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他並不覺得父親的做法有什麼不妥,畢竟像李保田這樣的戲骨清流並不多見,人就是應該干一行愛一行。
無論演戲還是做人,李保田都配得上德藝雙馨四個字,「戲好人清高」,這才是真正的老戲骨、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