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運動風審美的核心:沒有苦味的自律之美 相比白富美、白幼瘦、純欲風、好嫁風這裡一類審美,運動風審美對於「美」的表現形式有了更豐富的呈現,而對「美」的素質有了更深入的要求。比如谷愛凌也可以可愛、性感、被高奢簇擁,但她的核心素質沒有改變:自律自強。
比起靠緋聞靠炫富靠自曝隱私火爆全球的卡戴珊家族,靠流量靠瘋批人設日薪208萬的爽子姐,靠電音靠吸引低齡幼女的加拿大電鰻吳某凡,谷愛凌身上有一種不帶苦情色彩的健康勵志感,即,我自律我自強因為我喜歡。這種自律感充滿了力量而非壓抑,她身上有一種「可能性」你看到她激勵你,不是讓你想到,我要成為和她一樣「漂亮」「英俊」「充滿性魅力」的高人一等的人,這是韓國造星的底層邏輯。谷愛凌是讓你想到,我也要讓我自己變更強大、優秀、充滿無限可能性。
這種審美的變遷,促使人們思考: 我們欣賞一個人到底應該欣賞什麼?
之前顏控式審美,讓我們自己滋生出了無節制的整形,專業能力極差的流量明星,粗製濫造的偶像劇,整個社會的審美氛圍是浮躁的、空洞的、轉瞬即逝的。而在多方觀念碰撞後,審美的主流媒體們把橄欖枝遞給了谷愛凌們,我想這是人們自己對於審美的自救,我們不得不思考如果美不能讓我們更好,那美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所以運動這個貫穿人類歷史的娛樂項目重新登上了舞台,比起所有展銷式的美法,運動能讓人充分和自己獨處,自律的魅力不在於之後獲得的獎勵而在於自律過程中你對自己逐漸加強的掌控感,這份感覺叫自信。而在網路上PO美圖式的變美方式更多帶來的是自戀或自卑,當你的自我價值完全由點贊數和觀眾的評價決定時,不可能擁有真正的自信。
二、美是手段,而非目的
其實寫了這麼多審美的文章,我發現變美的主要受眾還是女性,在男權主導的東亞社會下,女性的審美不可能立刻擺脫男性凝視,但女性應該有這個意識,活著的目的應該由自己設立,或者說,活著沒有終極目的,而是要不斷地突破,探尋下一個自己。
從女足奪冠,男足輸給越南,我們可以看到社會只要給女性一線機會,她們會回報給你無上榮光。所以一直被壓抑的東亞女性,需要解放,已經死水一灘的東亞社會也需要解放女性來激活更多能量。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