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老人有兒子卻要到女兒家養老,聽完女婿的話,才明白養老靠誰
養老這個話題雖然沉重,但是每個人都會變老,所以養老是我們每個人都有面對的。
誰都希望自己到晚年的時候,能夠兒女孝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但是,生活中卻總有一些老人晚景淒涼,他們會埋怨自己的兒女不孝,卻從來不反思為什麼別人家的兒女都孝順,自己的晚年卻這般淒涼呢?
殊不知,很多時候晚景淒涼跟自己年輕時候的所作所為是分不開的。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有很多老人說「養兒防老」不靠譜,養老還得靠自己。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那就是養老是分階段的。
50~65歲的時候,身體硬朗,自己可以照顧自己,這個時候養老可以靠自己。
60~75歲的時候,身體開始走下坡路,很多老年病會找上門,高血壓、高血脂等,萬一您去醫院,不得有個人照顧嗎?
75歲以後,身體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差,尤其是一些有大病的老人,會進入半自理和失能的狀態,那這個階段你還能完全靠自己嗎?不靠兒女又靠誰?
雖然說,近幾年國家的養老設施越來越完善,但是到了養老的最後階段,大多數老人還是會希望兒女們能夠孝順,在他們的陪伴下養老。
因為,晚年有兒女陪伴的老人,終究是要比那些孤寡老人和養老院要溫暖些。
在傳統觀念里,有一兒一女的家庭,大多會選擇在兒子家養老,或者是兒女家輪流養老。但是今天這位主人公,67歲的劉阿姨有兒子卻偏偏想去女兒家養老,為什麼呢?卻偏偏還遭到了女婿的拒絕。
講述人:劉阿姨
我有兩個孩子,一個兒子一個女兒。我和老伴都是農民,年輕的時候,老伴一直在城裡打工,我在家一邊帶著孩子們,一邊種地。
那個時候農村重男輕女的現象很嚴重,大家都喜歡兒子。女兒是老大,她6歲那年我又生了兒子。因為老伴常年不在家,所以從弟弟出生以後,女兒就很懂事,在不耽誤學習的情況下,經常主動幫我干一些農活。
她學習一直很用功,後來考上了一所外地的大學,我和老伴考慮家裡的經濟問題,原本是不打算讓她念的,但是女兒卻再三請求我們,讓她讀,並且她說她會邊讀書邊勤工儉學。後來在左鄰右舍的勸說下,我和老伴勉強答應了她。
大學四年,她一直沒閒著,寒暑假和周末都在勤工儉學,但是成績卻依然前茅,還得過獎學金。她大學畢業後留在了那所城市,並且靠著自己的努力找了一份很體面的工作。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