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夫妻靠撿破爛為生,30年撿回46名嬰兒撫養,稱:「別人不要,我們來養」

2022-02-10

圖中的這位老人名叫陳尚義

家住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的一個貧困家庭,老人和他的老伴張蘭英後半生靠撿垃圾為生。如今,老人雖然不在了,但發生在他身邊的事蹟仍然在當地廣為人知。30年來,這對老年夫婦在撿垃圾的過程中一共撿到了近50個嬰兒,這些嬰兒幾乎每一個都是不健康的。「別人不要,我們來養」,這是老人留給當地許多年輕人的一句話。

(圖為老人陳尚義和自己收養的嬰兒在簡陋的小院子裡。)

老人名叫陳尚義和張蘭芝,他們以撿廢品為生,1988年隆冬時節,天空飄著雪,老人在定西市火車站旁撿垃圾時,看到一個被人丟下的嬰兒。陳尚義還記得,那天他在火車站附近撿垃圾,看見許多人圍在一個花圃前,走近一看,地上有一個用棉布包裹的娃娃,一群人看著孩子議論紛紛,但沒有一個人去抱孩子。

看著快要被凍僵的孩子十分可憐,陳尚義把她抱回了家,老伴生了火,把孩子放在炕上,原以為活不了,沒想到暖和後,孩子終於活了過來。聽人說,孩子是被一個眼盲的人抱著四處要錢,在火車站時看到孩子不行了,就扔下不管了。

自從撿回第一個孩子後,近30年間,老兩口共撫養過46個孩子,他們在撿垃圾的過程中撿到16個,還有一些是別人直接把孩子放到他們家門前,他們不知道這些孩子是誰生的,但都記得孩子們是哪天從哪裡來到家的。

畫面中的這些照片組成了一個照片牆,成為老人家裡最醒目的地方。

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有一個被丟下的故事和一個被收留的故事,每一段歷史都讓人感動。

善良的老人靠撿垃圾供養著這些孩子,還請人給孩子拍紀念照,留住孩子們成長的瞬間,其實,每一張照片都飽含著一段故事……

2016年6月,93歲的陳尚義因病離開,張蘭英也有92歲高齡,老伴走後,她身邊還有5個不健全的孩子,年齡最小的16歲,最大的22歲。那些被他養大的孩子有些已經成家,有些在外上班,他們有空時回來看看老人,一家人其樂融融,這是老人感到最欣慰的時候。

內容未完結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第1頁 第2頁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麵專頁

每到節假日,陳尚義都要坐上公車帶著孩子外出遊玩,還坐在車上給孩子介紹外面的風光。29年來,張蘭英和陳尚義老人將收養的嬰兒視如己出,精心照顧,並盡最大努力給他們治病。這些孤兒當中,26個先後被送到兒童福利院或被好心人領養,15個因病離開。如今,張蘭英老人身邊只剩下5個年齡從16歲到22歲的病孤兒。

因為這些被撿回來的孩子大多數都因病纏身,經常去醫院看病。很少出門的張蘭英老人要到醫院去看望照顧最小的孩子陳蔭。陳尚義和幾個孩子在揮手送別時,10歲的陳玲(前一)突然趴在車窗前哭泣著要跟奶奶去醫院。

為了維持這個家,讓孩子們吃得好一點,睡得香一點,有錢治病,活得健康。陳尚義每天都要去撿拾碎玻璃、舊紙殼、廢瓶子,哪怕只能賣上幾毛錢,他都要一包一包地撿回家。

2016年6月,93歲的陳尚義老人離開,對這個特殊的家庭來說,是莫大的損失。

陳尚義照顧病倒的老伴張蘭英。置身磚木結構的破舊小院,這裡非常狹窄和擁擠。通往大門口的狹窄小巷裡擺放著電動三輪車、自行車和破櫃子等物品。北側屋簷下堆滿了紙箱、飲料瓶等廢品。除了住人的正屋和廚房外,其他的屋子裡幾乎都塞滿了木板、塑膠桶、紙箱等雜物。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張蘭英老人在廚房給孩子餵飯。這些孩子雖然日子過得很苦,但是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下,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生活還算安穩。家裡8個人都依靠低保維持,每人140元/月(約合新臺幣600元每月),這些錢連最基本的吃都無法滿足。萬幸的是,當地民政局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免費上學,還免去了書費。衣服和鞋子基本都是靠好心人捐助。

張蘭英老人每天早早起床,料理好家務後,佝僂著身子來到廚房,站在小板凳上給孩子們做飯。她說,現在年紀大了,揉面蒸饃饃需要好幾個小時。

陳娟,19歲,是對張蘭英老人最體貼的孩子,她腦子靈活,待人熱情,外面的事情,都需要她去操心。張蘭英老人身體不適時,她總是在一旁安撫。

陳媛是張蘭英老人身邊最大的女孩,她現在已經中專畢業在定西一家公司上班,週末她特意回來看望奶奶,院子裡其樂融融的一家人。「我沒有孩子,但我很愛孩子。他們的父母嫌棄他們,我們不嫌棄。」當年勤快的張蘭英老人如今因病纏身, 「我現在啥活也幹不成了,家裡的活都由娃娃們自己幹。」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


相关文章

  • 70歲老人對子女說:我們不需要你們的陪伴,少來幾次就是孝順
  • 3000退休金40萬存款,拒絕兒媳找的工作,我見不到孫子了
  • 中專同學聚會,班長問大家退休金,我說9000,當晚被踢出同學群
  • 離婚後,我把新女友帶回老家,侄兒驚叫一聲跑了:不好了,狼來了
  • 小姑子總在後半夜跑我家貼面膜,直到我換了一把鎖,我家才清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