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很多問題,也會或多或少地覺得伴侶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
但無論好與壞,這些始終都是夫妻小兩口之間的問題。
通過抱怨的方式,滿足了一時的發洩慾,卻後患無窮。
對伴侶來說,另一半和異性抱怨自己,自信心受挫不說,甚至會懷疑伴侶和自己的感情。
畢竟,兩個人的事一旦傳到了第三個人的耳朵里,就不再是秘密,就難免有一種被背叛的感覺。
對於傾聽抱怨的異性來說,似乎對方說的不再是「我的伴侶不夠好」,而是「我覺得你比我的伴侶更好,更懂我。」
很容易傳遞出一種「你有機會」的感覺。
很多時候,這就成為了越軌的開端。
互相抱怨自己的伴侶,然後同病相憐,兩個人惺惺相惜,友情升溫,走上婚姻的歧途。
對於自己來說,會放大伴侶的缺點,增加問題的嚴重性。
所以,學會消化抱怨情緒,或者找個同性偶爾傾訴一下,儘可能避免和異性抱怨伴侶的不是。
守得住心,不和異性抱怨伴侶,婚姻才能越過越幸福。
過度關心和依賴異性朋友
感情重心要跑偏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講究一個「適度」原則,和異性的相處也是如此。
有異性的朋友沒什麼問題,保持朋友間該有的相處距離就可以。
但如果一味過度關心或是依賴異性的朋友,那麼感情的重心遲早要跑偏。
劇中的兩對夫妻就總是看不清和朋友之間應有的界限,一再模糊和別人伴侶的交往界限。
吳敏在生活中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都會找別人老公去解決。
水管漏水自己不會修找孫磊;
搬家被搬家公司的人敲詐不報警只找孫磊;
半夜被鄰居投訴,找不到物業也找孫磊;
甚至大半夜離家出走,地址不發給自己的老公,卻發給了孫磊;
……
就連最後決定離婚,也一定要約孫磊當面聊聊。
不考慮時間早晚,只要一出現什麼事就找孫磊。
以至於陳珊控訴丈夫孫磊:
「她什麼都找你,你們什麼關係?」
更是氣憤地告訴吳敏:
「不管你怎麼想的,不管你怎麼打算,別人的東西不能碰。
你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和孫磊當面說!」
而這一切,孫磊給出了固定的標準回答:「我們只是普通朋友。」
已經讓伴侶感覺到嚴重的不舒服的關係,就是邊界不清晰。
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提出過「交際距離理論」,旨明人與人之間都有固定的交往距離。
分為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和公共距離。
而親密關係的距離是15—45厘米為宜,這個距離是只有非常親近的人才能進入的社交距離。
如果一旦不符合這種關係的人打破這樣的社交界限,就容易出現不適感。
所以異性之間如果只是普通朋友就應該保持普通朋友的界限。
走得太近,關心過度,依賴過度,是一種沒有分寸的表現。
保持好和異性之間的距離,才真正能保全友誼也讓婚姻美滿幸福。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