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有人說過一句話:子女跟父母的緣分分兩種,一種是來報恩的,一種是來討債的。
來報恩的,父母自然輕鬆;而來討債的,父母自然是最為受累的。如果在一個家庭里,既有報恩的子女,又有討債的子女,那麼最終父母會壓榨報恩的子女,對討債的子女付出。
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女做牛馬。可大多數只是說說而已,卻並未能做到。甚至在很多時候,還會綁架孝順的子女,對經濟條件不好的子女進行扶貧。
01
張波是家裡老大,卻從未享受過父母的寵愛和溫暖。他和弟弟相差一歲多,從小到大,父母總是勸他要做個好榜樣,凡事都要讓著弟弟。久而久之,謙讓弟弟,就成為了張波大半輩子的座右銘。
張波考上了外地大學,在大學裡申請了助學貸款,又靠著勤工儉學養活自己。而弟弟呢,勉勉強強考了個很普通的專科。大學三年,靠著父母的寵愛和無底線地塞錢,就這樣混了過去。
兩兄弟畢業後,張波很快就找到了工作,而弟弟卻拈輕怕重,不是嫌棄工資低,就是嫌棄工作時間長。畢業了快一年,還窩在家裡啃老。
再之後,弟弟雖然找了工作,但都干不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畢業第三年,弟弟就帶回來了一個女朋友,說要結婚,對方未婚先孕了。
父母高興壞了,拿出全部家底給弟弟買婚房給彩禮。彩禮錢不夠,還讓張波拿了8萬。當時的張波,全部積蓄就8萬塊錢,被父母拿走後,弟弟就一直不曾歸還。
02
如果說補貼弟弟彩禮是扶弟魔的開始,那麼幫弟弟還房貸,卻無疑是扶弟魔的進一步發展。張波要結婚了,父母口口聲聲說沒錢,讓他自己想辦法買房給彩禮,別指望父母了。
好在妻子不嫌棄他家窮,即便沒有婚房和彩禮,也願意嫁給他。婚後夫妻倆齊心協力,再加上岳父母的幫襯,這才在城裡買了房子。
而他們前腳剛買房,父母后腳又要求他幫弟弟還房貸,說他弟媳懷上了二胎,沒辦法工作,而弟弟一個人又要養父母又要妻子孩子,經濟壓力太大。
張波覺得很可笑,弟弟就只比自己小一歲,可這些年來,他卻連份正經工作都沒做過。張波拒絕了,父母就憤怒地要挾張波,要把家產全都給他弟弟。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