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某的父母一直在長沙打工賣煤很勞累辛苦,身為長姐的梁某早早的就承擔起照顧兩個弟妹的重擔,家庭的環境造就了她自強獨立的性格。高中畢業後梁某來到長沙打工,她暗自決定一定要讓自己的家人子女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和周某是通過相親認識的,曾經周某溫暖的舉止給了梁某依靠的肩膀,一開始夫妻感情不錯,梁某也憧憬過美好的未來,她希望自己能過上好日子。可是時間久了,有了柴米油鹽的生活壓力,加上婆婆的介入和大家庭的複雜,夫妻之間的矛盾也就逐漸顯現出來。周家有兩個兒子,大哥比周某年長五歲,人也精明能幹,梁某總覺得婆家虧待了她,對大哥一家好一些。此時梁某的心已經被不滿所充斥了,她最終的想法就是分家單過,那麼現在周某會支持妻子的想法嗎?
記者單獨找到了周某,一進家門周某就說梁某已經拿走了屬於他自己的飯碗衣物,他覺得妻子在離開家之前就抱著不想回來的打算,身為男人的他覺得很有挫敗感。周某如今在一家電器行做後勤,每個月的到手工資只有1000多,就因為這個原因梁某總是用過分的語言來刺激他,並多次要求他去跟父母協商分家分房的事。可是周某跟父母關係很好,小孩也一直是父母帶的,周某是不想分家的。梁某的無理要求給周某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也直接影響了二人的感情。在周某眼中,由於從小家庭的環境梁某過於的在意錢,總是想著賺大錢發大財,而他對現在的生活很知足,即便每月只賺到1000多,但是每個月母親還會補貼一點,這樣他就覺得很滿足了。可是梁某卻覺得不滿意,總是為錢的事吵來吵去,慢慢地二人的感情也就變淡了。那麼三年夫妻情分,二人究竟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重歸於好呢?
周某堅持要離婚,可是一旁的周家母親卻勸兒子再考慮一下,老人家也是良苦用心。聽了母親的話,周某在一旁沉默了,那麼這個大家庭會重歸於好嗎?剛一見面周某還是斬釘截鐵的說要離婚,他幾乎看都不看一眼妻子,三年夫妻再見面為什麼卻如此冷漠呢?梁某的咄咄逼人與周某的暗淡冷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二人根本上就是價值觀不一樣,梁某總想掌握家裡的經濟大權,妄想安排別人的生活,而周某卻是一個安於現狀腳踏實地的人。梁某的最終目的還是分家單過,可是她和老公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老公也不願意這樣。現在周某的情感天平已經徹底偏向家裡人了,梁某的舉動在他眼裡就是無理取鬧,那麼在這段感情里究竟誰是誰非呢?周某的街坊鄰居對此又是怎樣看待的呢?
出人意料周邊鄰居一致認為,是梁某這個兒媳婦沒有做好,婆家對她已經是百般疼愛了,可是她卻不知足,歸根結底對於婆家人對她所做的一切,梁某沒有懷著感恩的心,反而總是想著索取。鄰居們希望記者勸說一下樑某,能回來道個歉認個錯,這個家肯定還是會接納她的。那麼最終梁某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嗎?
第二天,記者將雙方約到了當地村委會,希望雙方能心平氣和地協商。梁某提出離婚,但是她要女兒的撫養權,可是這是周家人所不能同意的。洋洋是周家人的寶貝,他們無論如何是不可能把孩子給梁某的。婆媳爭吵不要緊,梁某最想要的就是爭吵後,哪怕丈夫一絲言語的安慰,可是這是周某所不會做的。妻子想分家丈夫可以盡力勸說,而不應該把所有夫妻間的問題都跟媽媽講,這樣反而會加重婆媳的矛盾。其實婆媳之間的問題最終還是要看兒子做事的方法,在大家的勸解下,雙方的態度終於有了緩和,最終二人決定將婆婆喊來,三方在好好協商一次。梁某主動喊了一聲媽媽,可是趙某並不買帳,她不希望兒媳只是表面的客氣,而是能拿出行動來融入這個大家庭。那麼梁某會作何表態呢?
梁某還是堅持離家帶著女兒單過,梁某說的話惹惱了婆婆,她還是沒有融入到這個大家庭里,她現在一心只有女兒,周家母親起身喊走兒子準備離開,難道她真的不打算重新接納這個兒媳了嗎?記者連忙追上去勸說,在我們的勸說下,趙某最終決定還是再給兒媳一次機會。而同時婦女主任也在勸說著梁某,希望她能放低姿態向婆婆一家道個歉。這時周某提出,如果妻子能答應他的條件,他們一家願意重新接納她。這個條件已經是周家最大的忍讓了,可是聽到這個提議,梁某卻轉身離開了,她不願意答應,那麼她內心到底是怎麼想的呢?此時的梁某還是想著他們一家三口出去單過,婆婆出房租給他們,可是這是一種非常自私的想法,做子女的不能一直向老人索取,而是要靠自己的奮鬥努力去得到自己滿意的生活。那麼周家人對此是什麼態度呢?他們會接受嗎?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