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外婆」正名了,今起改叫阿公阿嬤、祖父祖母,網友:有意義嗎?

2022-02-14     言諾     17770

「外公外婆」正名了,今起改叫阿公阿嬤、祖父祖母,網友:有意義嗎?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困惑,同樣是長輩,為何我們在稱呼媽媽的父母是要多加一個「外」字? 近日,教育部針對這一帶有歧視性的稱呼進行了改革,將網路字典中「外公外婆」和「祖父祖母」的稱呼統一改成「阿公阿嬤」。

對此,立委王婉諭表示「親情沒有內外之分,不論是爸爸還是被媽媽的父母,對孫輩的疼愛都是一樣的!」

「外公外婆」正名了,今起改叫阿公阿嬤、祖父祖母,網友:有意義嗎?

去年,王婉諭在質詢時指出,教育部推出的網路字典中的存在性別歧視問題,並要求其進行檢修。

事後,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員表示,將儘快建設性別平等議題機制,對字典中存在的偏見和歧視字眼進行常態化檢修。

王婉諭認為,此舉對於逐步降低和消除性別、族群歧視具有重要意義。

與此同時,她還表示《國語辭典簡編本》的受眾主要為國中小學生族群,進行常態化修正能夠降低負面用語對下一代的不利影響。

「外公外婆」正名了,今起改叫阿公阿嬤、祖父祖母,網友:有意義嗎?

談到檢修過的詞語,她說「我覺得最棒的是對媽媽和爸爸父母稱謂的調整。」

調整前,爸爸的父母被稱為祖父、祖母,媽媽的父母則被稱為外公、外婆;調整後,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的父母統稱為「阿公、阿嬤」。

「平時大家都是根據習慣稱呼長輩,但其中是有性別歧視成分的,繼續沿用不合適。」

同時她還在社交賬號上發文稱,「不論爸爸還是媽媽的父母,對孫輩的疼愛都是一樣的,不會有內外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