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照顧孫,月花4千向兒媳要1000生活費,兒媳:先花你們退休金
怎樣的婆媳關係,才是最好的呢?是親如母女,還是相敬如賓?
俗話說,婆媳關係,遠香近臭,煩的就是臉大和沒有自知之明的人。那麼怎麼樣的婆媳關係,才是最安全的呢?
其實,最安全的婆媳關係,肯定是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雙方永遠客客氣氣的。只有如此,你才能和對方同住一個屋檐下而不鬧翻。
01、兒媳要求婆婆去外地照顧孫子
蘇阿姨的兒媳婦是下嫁的,因此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蘇阿姨對這個城裡來的兒媳婦都有些怵。
兒媳婦對她的態度,不冷不熱,從來不主動喊「媽」。不管是人前人後,多數時候兒媳婦都是直呼其名或者直接喊「喂」。
蘇阿姨心裡挺不舒服的,兒媳婦雖然是下嫁,可她的兒子卻也不是上門女婿。起碼兩個人談婚論嫁的時候,蘇阿姨是拿出了大半輩子的積蓄給兒子在兒媳婦娘家本地買了一套婚房。
兒媳婦生下孫子的時候,嫌棄蘇阿姨是農村來的,不願意她伺候月子,指定她父母來照顧月子。蘇阿姨有些失落,但好在她想得開,兒媳婦不願意要她照顧,她就補貼錢給兒媳婦。
因為蘇阿姨的會來事,婆媳兩個人倒也相安無事。後來孫子滿月,蘇阿姨就回到了自己老家,從此就沒有再去過兒子家。
直到孫子快三歲了,兒子突然打來電話,說兒媳婦要求婆婆去外地照顧孫子,因為兒媳婦的父母身體不好,沒辦法再幫他們帶孩子。兒子兒媳工作忙,又沒辦法事事親為,只好求助於老家的婆婆。
02、兒子家月花4千,婆婆自掏腰包
兒子有求於自己,蘇阿姨自然是滿心歡喜,當天晚上就收拾行李,第二天丟下老伴就去了外地兒子家。那時的蘇阿姨,還滿心期待,自己給兒子兒媳帶孩子,等老伴退休了,也過來兒子家,到時候就可以一家人住在一起,自己和老伴也終於可以享享天倫之樂了。
然而,去到了兒子家,蘇阿姨才發現,很多事情,根本超出了她的期望。沒去之前,兒子只說讓蘇阿姨幫忙照看孩子,做做家務,卻沒說還要蘇阿姨自掏腰包去養活兒子一家三口。
兒子每天早出晚歸,蘇阿姨基本都很少見到兒子人。兒媳婦稍微好一些,但每天下班到家,兒媳婦都是直接坐在沙發上玩手機,對孩子對家務全都無動於衷。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