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黎小雨
編輯 | 嘈坊
1955年,初中畢業的魏宗萬進入上海汽輪機廠,成了一名工人。
4年的時光轉瞬即逝,魏宗萬卻好像和剛進廠時沒多大區別,每天只知道埋頭苦幹,就是腦子不開竅,急得師傅直罵他笨。
誰能想到,數十年後這個「腦子不靈光」的笨小子,硬是靠實力在演藝圈殺出一條血路。
01 太笨,屢遭嫌棄
1936年,魏宗萬出生於上海,家裡兄弟姐妹甚多。
魏家早年的家業算得上殷實,很小的時候,魏宗萬便跟隨父親來到天津,並在這裡讀了小學,也是在這裡讓這個地道的上海人練就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6歲時,魏宗萬對戲曲產生濃厚興趣,常常溜進戲園子聽戲;9歲時,在沒有拜師情況下,他就能唱得有模有樣。
可那個年代人們大多對戲子存有偏見,家教森嚴的魏家更是如此,哪裡會同意讓他走這條路。
又過了幾年,父親回到上海,魏宗萬也輾轉回到家鄉,進入上海南洋模範中學讀書。
到了上個世紀50年代,魏家漸漸開始沒落,從小過著衣食無憂少爺生活的魏宗萬,不得不承擔起家庭的重擔。
17歲的魏宗萬來到上海汽輪機廠,成了一名鉗工。可對文藝表演的熱愛並沒有因為生活的苦澀消磨殆盡,魏宗萬不僅加入廠里的業餘話劇隊,還在4年後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
起初,師傅打擊他長了這麼一張臉,還想當演員,豈不是全國人民都能當演員。
沒想到,初試魏宗萬就憑著在工廠的生活經歷,贏得了陪考高年級同學的一片讚揚,也征服了考場的所有老師。
剩餘的兩輪考試,魏宗萬演的都是工廠小品,種種生活閱歷讓他最終從一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
就這樣,21歲的魏宗萬進入了上戲表演系。
4年的學習時間,魏宗萬可謂是風生水起,班裡排了6場大戲,有一半都由他擔當主角。
畢業後,魏宗萬被分到上海人藝工作。
本以為前途一片光明,離演員夢更進一步的他,還沒來得及勾勒未來,就迎來當頭一棒。
02 太醜,跑10年龍套
時隔多年,對於演員這份職業,魏宗萬仍然沒得到家人的支持。
那時,恰好哥哥結婚急需婚房,家裡竟以此為由讓剛剛回到上海的魏宗萬獨自搬出去住。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