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女明星都在彈陳建斌的腦瓜崩兒

2021-11-18

祈禱《甄嬛傳》還能再火十年的我

這世上原本沒有一個年輕人會輕易地服老,除非你告訴他洗完頭後、浴室地面散落了上百根頭髮。

但今天除外,時光流逝的感受從未如此真實。

無數人一覺起來驚恐地發現,新聞里赫然寫著——

「《甄嬛傳》開播十周年。」

第一眼看到新聞時,我還覺得一定是有人在說笑。

十周年?十周年是不可能十周年的啦,滴血驗親的台詞我都明明都還記得一清二楚。

上次路過內衣店,看見裡面在賣紅肚兜時我還能當場背出「不知天地為何物」。

公司的價值觀半天背不下來,結果《甄嬛傳》的台詞清清楚楚地記了這麼多年。

最近網上流行「助力甄嬛屠龍夢想」,也就是在螢幕前準備好蘭花指,一個腦瓜崩彈死雍正帝。

via @洛希suki

今天,連蔡少芬都跑出來跟上這股潮流拍了個視頻慶祝十周年。

好讓四郎體驗體驗什麼叫真正的駕「嘣」,什麼叫謀殺親夫。

就這麼說吧,《甄嬛傳》能火上十年,在座各位一個都逃不掉關係。

天天拿它造梗,日日看它吃飯,導致它就從沒離開過大家的視線。

從前看劇時容易代入甄嬛、代入皇后,但如今發現,中國觀眾最像的角色明明是皇上。

他是看啥都有純元的影子,而在座各位,是看啥都有《甄嬛傳》的影子。

以至於沒有一個網絡熱梗,最後能逃離《甄嬛傳》的拿捏。

每出一個新的流行語,大家都會欣喜地發現它的出處應當是《甄嬛傳》。

什麼丫頭文學、高情商文學,最後都不過是甄學的邊角料。

你以為「廢話文學」很火,是今年的新現象?

抱歉,往前溯源的話《甄嬛傳》里就有,連床戲女王太后都已經把握了廢話文學的真諦。

更別提伶牙俐齒的小葉子,早已將廢話文學熟練於心。

這時候,就需要皇后娘娘以廢話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譬如微笑著點頭回應:「說的很好,下次不要再說了。」

都說蘇培盛是劇中的人精,說話滴水不漏。

我看這話分明不嚴謹,除了人精,他還配得上一句「廢話大精英」。

「三句話,讓男人給我花18萬。」

這句話放在短視頻上或許是假的,但放在《甄嬛傳》里,就是真的。

熹貴妃生龍鳳胎那集,槿汐姑姑只說了三句恭喜,就讓男人給她發了半年工資。

via @Edenidoy

不僅如此,《甄嬛傳》的格局遠比讓男人花18萬要大。

來!試試看!甄嬛教你做三件事晉升太后。

圖源水印

觀看《甄嬛傳》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這部劇悄然成為了另類的網際網路大事記。

一切曾被熱議過的事件、段子,都能在《甄嬛傳》里找到記錄。

EDG奪冠時有它,大家在彈幕中共同慶祝麗嬪被嚇瘋10周年與電競奪冠。

via @謝謝你但沒必要真的我刪了啊

國足比賽時有它,看到甄嬛假摔成功栽贓皇后那集時,忍不住地吐槽——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這樣的假摔,應該給中國隊分個點球。」

從前看妃嬪爭寵,只會用單調的「綠茶」「心機」來形容。

如今有了哥哥文學,妃嬪們的小心思已經昭然若揭。

當甄嬛說擔心自己的恩寵太多時,她的潛台詞是「哥哥~你女朋友不會生氣吧」。

而當她抱著皇上你儂我儂時,潛台詞則是「不像我,我只會心疼giegie~」

今有沉浸式化妝,對著鏡頭鼓鼓搗搗不說話。

古有雍正帝沉浸式封妃,半分鐘之內把甄嬛回宮的計劃安排得滿滿當當。

絲毫沒有顧及坐在旁邊的皇后臉都綠了,滿臉不願意的樣子。

倘若活在2021,她一定想說一句「那我走?」

via @沒有名字的小瘋子

一切網際網路熱梗,都可以在《甄嬛傳》中得到重新解釋,這部劇已然成為了流行語唯一指定語庫。

秀女入選妃子,相當於考上了公務員 。

而修女分批入宮的制度,則相當於高考後的提前批本科批第二批。

哪怕是內卷,這個被討論了千萬次、大家都有些厭煩了的詞,都依舊能在《甄嬛傳》的加成下玩出新花樣。

劇中,又會唱歌,又會刺繡的安陵容便始終沖在內卷一線。

當她不惜餓暈自己也要學滑冰時,她已經晉升為了後宮第一卷王。

安陵容不僅在精神與行動上內卷,還巧妙地通過表演,向觀眾傳達著自己奮鬥的決心。

不信你看,上面這段冰嬉的舞步,明明與下面這個內卷表情包如出一轍。

與此同時,安陵容的蠟黃小臉也間接證明——

不要內卷,內卷傷身傷腦又傷心。

如果你不明白,為什麼《甄嬛傳》里皇帝那麼把欽天監當回事。

那不如把欽天監理解為,古代陶白白,即清朝第一星座博主。

想想你平常看那些星座運勢分析時,是不是會皺著眉頭緩緩沉思、然後微微點頭。

碰上對方說「XX星座本周運勢不好」時,還要趕緊看看什麼能對抗厄運。

聽欽天監報告工作時的皇上也是如此,問「星象如何」,其實是在問「這次水逆啥時候過去」

問「可有破解之法」,是在等星座博主告訴他該戴什麼幸運石、哪天是幸運日。

別的劇是劇,但《甄嬛傳》不一樣,它已經超越了下飯劇的境界,直接就是飯桌上的一道菜。

你會忘記看劇,但一定不會忘記吃飯。

這就是為什麼,網友在玩各種花里胡哨的熱梗時,從來不會落下《甄嬛傳》。

說唱節目火起來時,會有人記得幫華妃娘娘寫好罵人的rap詞。

via @一隻摩羯菌

瑪卡巴卡的表情包火遍全網時,會有人幫忙進行《花園寶寶》與《甄嬛傳》宇宙的夢幻聯動。

鳳鸞春恩車是清朝叮叮車,果郡王的綠色小船則是飛飛魚。

via @嬛兒

得益於後宮娘娘們的性格足夠鮮明,網友甚至能給她們安排一場虛擬團建。

項目都準備好了,就玩今年大火的劇本殺。

眉姐姐心思不多,說不定連自己是不是兇手都看不出來。

via @淮秀幫

至於齊妃的二哈性格,說不定會在看完劇本就攤牌:

「誰說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兇手的?」「臣妾的劇本上可就寫著,你是兇手。」

via @淮秀幫

北京環球影城剛開那會,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如果國內辦本土樂園,該用什麼主題。

最開始的畫風都很正常,什麼西遊記主題、封神榜主題。

直到博主@奧運小李拋出的「甄嬛主題樂園」贏得了諸多網友的共鳴,紛紛拍板「就建它了!」

由四郎互動的杏花微雨鞦韆跳樓機、由周寧海互動的「推你下水」過山車……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周邊開發項目我都想好了,一是嬛嬛剪紙小像,把下雪掛小像營銷成「2021年初雪必做的一件事」。

只在萬聖節期間允許遊客扮成皇后入場,畢竟人家都說了,「本宮一日不死,爾等終身為妃」。

很多時候,《甄嬛傳》的存在感不止來源於劇里本身有多少好笑的笑話。

而來源於被《甄嬛傳》洗腦的觀眾,在衝浪時四處留下了甄學印記。

看孫儷的新劇時,畫面明明是打工人下班後卑微談戀愛,大家腦子裡浮現的卻是那年杏花微雨。

看藍盈瑩上綜藝節目又唱又跳,網友只想化身驚鴻舞宴上的皇上,滿意地表示:

「浣碧,你還有多少驚喜是朕不知道的。」

「洗綠,真不錯。」

網劇里,角色只不過說了五個字「大理寺少卿」。

網友的甄學雷達卻已經及時響應,莫非,你要說的是「大理寺少卿甄遠道之女」?

今年的白玉蘭獎提名里,陳建斌提名最佳男主角,熱依扎、譚松韻提名最佳女主,毛曉彤提名最佳女配。

你說巧不巧,正好是皇上和三位下場悲慘的嬪妃。

就這《甄嬛傳》濃度,甚至會讓大家產生不編排點段子、對不起自己甄學十級學者身份的衝動。

都不用挑,直接開始第六十三集滴血驗親名場面:

倒難為了白玉蘭,一個個把你們都搜羅(讀作solo)起來!

見了我,脫口便稱最佳女主角。供海燈時又知道我位份不夠,可見對娛樂圈了之事如指掌。

有時我真懷疑,網上到底還存不存在沒看過《甄嬛傳》的人了。

就連在看一些國外劇集時,彈幕或評論也也會冒出甄學家的身影。

有人回看《來自星星的你》,裡頭的角色懷疑大哥的死與二哥有關時,彈幕飄過一句「哥哥殺了哥哥」。

甚至在《名偵探柯南》中,出現男生把一個女生當成心上人的劇情時。

眾人的第一反應也是「這集我看過,宛宛類卿」。

曾經我還在嘲笑一位朋友入戲太深,去快餐店會指著雞肉卷說「眉莊侍寢」。

直到前幾天我在看《國王排名》時,越看這波吉王子的臉越眼熟。

最終恍然大悟,你這小王子,長大後不會就是《甄嬛傳》里的康祿海吧?

甚至在雙十一沒搶到優惠券時,無縫銜接地發出了那句嘆息。

「為什麼,為什麼一定要搶我的。」

在近十幾年間,《甄嬛傳》無疑是唯一一部、後勁最大的電視劇。

當然有像《琅琊榜》這樣好劇出現,但沒有一部劇,能超過《甄嬛傳》的討論熱度。

每個角色都被細細地品味了一遍,每個細節都被仔細地推敲過。

直到現在,網友還在對劇里一些有的沒的發笑,說這個宮女打哈欠了,那個宮女擠進來送湯的樣子,好像會議上給領導們送茶水的自己啊。

孫儷拍《甄嬛傳》時才二十八歲,在劇組裡和大家一起過的生日。

可如今,熹貴妃的年紀已逼近四十。

十年歲月催人老,可大家關於《甄嬛傳》的記憶,卻流逝得飛快,完全察覺不到已過一旬。

有的劇播完就「死去」,討論度全無。

而《甄嬛傳》卻真真切切地「活」了十年,任觀眾們打扮。

談起它的經久不衰,人們總下意識地歸功於「好劇」。

可實際上,真正賦予《甄嬛傳》這十年生命的,其實是無數普通人的自發創作,無數平凡而有趣的點子。

《甄嬛傳》陪伴了我們,但我們也重塑了它,千言萬語化成一句——

「若無《甄嬛傳》,我這後半生怕是無半點歡愉了。」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甄嬛傳》還能再打十年


相关文章

  • 苦肉計成功!貴婦奈奈200萬交保免押 限制出境出海加掛電子腳鐐
  • 苦肉計成功!貴婦奈奈200萬交保免押 限制出境出海加掛電子腳鐐
  • TOMMY HILFIGER台北101專櫃開幕 獨家展示三大限定系列
  • 許允樂演講「李玉璽低調現身」台下壓帽戴口罩力挺!上下全露曬男友視角
  • TOP回歸BIGBANG有望?GD轉發「太空人造型」竟放這首歌!網全瘋了
  • 五月天石頭被爆「移民英國」全家離開中國台灣!定居原因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