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在意,越會揪住不放,反之亦然。
起初,面對流言蜚語,梅艷芳還會澄清,後來發現公眾並不在意事實,只是單純看戲後,她便不再回應。
儘管才19歲,就已經懂得什麼是灑脫,什麼是隱忍與承受。
2. 音樂路上的百變女孩
為了改變梅艷芳剛出道就受挫的困境,公司讓梅艷芳遇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亦師亦友的劉培基
劉培基畢業於英國聖馬丁藝術學院,接受西方教育的他,審美開放超前於大眾。
當時的香港唱片封面,都是清一色的大頭照,而劉培基卻反其道而行,讓梅艷芳穿著裙子站在火堆旁拍攝剪影
便有了第二張專輯《赤色梅艷芳》,此專輯一推出就獲得了五白金的銷量,同年還在東京音樂節上獲得亞洲特別獎。
之後的唱片《似水流年》,劉培基又將梅艷芳剪成短髮,穿上西裝,戴上墨鏡把他包裝成為「男子漢」。
這樣大膽地轉化顛覆了觀眾對女明星的認知,打破了社會的刻板印象,結合梅艷芳骨子裡的豪爽氣息,讓她在男女風格間自由切換。
一個華麗的蛻變,至此以後劉培基成了梅艷芳的御用造型師,梅艷芳此後一系列的造型都出自劉培基之手。
「如果沒有劉培基為梅艷芳打造各種造型,那麼她可能只是歌唱得好,沒有那麼多經典的舞台形象了。」
1985年12月31日,在香港紅館首次舉行了個人演唱會,連續十五場,打破了香港歌手首次個唱場數的記錄。
當時的香港歌壇,她無疑是首位在同一場演唱會上換多套造型的歌手。
每次亮相都是充滿創意,神秘又充滿期待。
她的專輯總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同期推出專輯《壞女孩》,發售首周即賣40萬張,刷新了香港地區個人唱片的銷量記錄。
淑女暗裡也想變壞,歌詞風格張揚個性叛逆色彩濃重,直白唱出女性慾望,大膽反抗世俗。
在保守的香港環境,梅艷芳如此的不走尋常路,就像同期在國外展露拳腳的麥當娜。
即使漫天爭議被群起而攻之,但那也擋不住梅艷芳越來越紅。
《壞女孩》徹底奠定了梅艷芳在歌壇的地位,讓她正式開啟了百變女孩在香港歌壇的黃金時代。
1985年到1989年連續五年穩坐「最受歡迎女歌手」的寶座,憑藉堅韌與強勢的實力,成為香港樂團當之無愧的天后大姐大。
35歲時就獲得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成為獲得這一殊榮的最年輕的藝人。
在香港樂壇和譚詠麟,陳百強,張國榮形成「三王一後」的局面。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