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番摸索和試探,劉波終於找到了方向,他決定要出版一套所謂的《傳世藏書》。他費盡心思地找來北大副校長季羨林老先生,請求他幫忙,老先生精明著呢,剛開始不答應,後來經不住對方的軟磨硬泡,終於被說服。當時,這套藏書出版後,定價為10萬元。
是的,你沒看錯,我也沒寫錯,就是10萬元一本。但賣給誰呢?誰會花這麼一大筆錢,去買一本不能當飯吃的書?劉波想出一個營銷好法子,讓這套書走高端路線,就跟奢侈品包包一樣,讓顧客覺得自己買的不是一個皮包,而是一個身份,一種尊貴的象徵。
他先是將書籍免費贈送給各界名流提升身價,然後再用自己的老本行傳媒業大肆宣傳,最終形成品牌效應。
這套書限量一萬套,最終成功銷售出5000套,雖然還剩下不少,但一套10萬元啊,劉波不可能虧本。
憑藉這一次成功營銷,劉波凈賺2億,還獲得了儒商名頭。
此時,要錢有錢要名有名的劉波,簡直風光至極!他本該回去和老婆孩子,一起享受天倫之樂,他早在很久以前就在株洲娶妻生子,但劉波並沒有這麼做。「男人有錢就變壞」,再一次在他身上得到了應驗。在一次聚會上,他認識了許晴。
當時的許晴很天真,被家裡人保護得很好,有點不諳世事,劉波對她一見鍾情了。而天真無邪的許晴呢,第一次見到商會上穿著書生模樣和帆布鞋的人,在好奇心驅使下,她立刻被吸引。很快,他們就在一起了,從認識到戀愛,連一星期都不到。劉波為了許晴,拋棄髮妻親子,在北京花費3000萬購置豪宅,作為兩人的愛巢。為討許晴歡心,他還為她做攝影集、出書等等。
那可真是一段濃情蜜意的時間,兩人在豪宅中吟詩作賦,共剪西窗燭,許晴也放下驕矜,為劉波洗手作羹湯,在鏡頭前永遠是一副幸福的模樣。在許晴眼裡,劉波並不是人們傳言中的巨富,而是北大博士,認為他樸素且低調。有人可能覺得許晴虛偽,但也情有可原,她被家人保護得太好了,否則也不會被欺騙。前面提到劉波欠債不還,到2003年終於迎來了「大爆發」。此時,劉波因涉嫌詐騙,以及欠債數十億而被傳召,截至事發,他已經欠了銀行至少40億,此外各類擔保更是不計其數。劉波自然沒有能力償還,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於是他以去日本治病為由,前往國外,再也沒有回來。2014年,國際刑警組織將劉波,納入紅色通緝令名單。
不知是多番壓力逼迫,還是什麼其他原因,三年後劉波客死他鄉,時年只有53歲,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這短短的幾十年人生經歷,令不少人唏噓。他本來可以利用無限的才華去做更好的事,做更多對社會有用的事,本該活得更加精彩,但劉波沒有。他選擇了另外一條捷徑,欠債不還,拋妻棄子,所以結局也是可悲的。劉波的故事,給了我們很好的警示:才華運用得當,就是上天的饋贈,如若欺詐隱瞞,那必定是竹籃打水,會為此付出代價。作者:小六 編輯:小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