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宮》被李承鄞逼瘋的趙瑟瑟,真正讓她心如死灰的是從未愛過
在《東宮》電視劇中趙瑟瑟最後的家結局是在深宮中被逼瘋孤老而死。
她瘋了,不是因為李承鄞不愛她,而是因為從頭到尾李承鄞從未愛過她,對她只有利用。
趙瑟瑟:「原來只是利用,我以為我愛著你,你也愛著我,原來這一切都只是利用。
我趙瑟瑟從見你的第一面起就喜歡上了你,從那一刻起,我就迷失了自己,我的生活全都是圍繞著你,我做的一切一切也都是為了你。
我眼看著你娶了別人,可我還傻乎乎地告訴自己,只要你心裡還有我,我就沒有輸。
可現在你告訴我,這麼多年都是我一廂情願我不怪你,我不怪你,是我自己要喜歡你的。
可是這一次,我必須承認我輸了,不是輸給了她,而是輸給了我對你孤注一擲的愛情。」
趙瑟瑟在這份愛情中終究是輸了,她沒有輸給小楓,也沒有輸給任何女人,而是輸給了自己對李承鄞那孤注一擲的愛。
她敗給了自己那片真心錯付。
一見傾心
趙瑟瑟對李承鄞是一見傾心,一見鍾情,年少那回頭的一眼便發誓此生非君不嫁。
我們關隴趙氏門第高貴,入主後宮自然是有資格的。
十三歲的時候,我第一次見到了晉王李承鄞。
在天子的諸多兒子中,他是最特別的一個。
他生母早逝,自幼養在中宮,是皇后的養子。
父親大人曾私下說道:「可惜不是皇后親生,到底隔了一層。」
天子還有幾個兒子頗為出色,我知道晉王並不十分得天子私愛。
這是原著番外中趙瑟瑟的那一章節,這裡介紹了趙瑟瑟從小便被培養當皇后,因為她家世顯赫,有入住東宮的資格。
那個時候的李承鄞無權無勢,看起來離太子之位最近,實際上最遠,他的生母雖然是皇帝最寵愛的妃子,但是早逝。
而他被皇后撫養長大,成為皇后的養子,皇后背後的勢力是高家,皇后的舅舅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
而皇后無法生育,將李承鄞當成親生兒子撫養,一心一意要為他奪得那皇位。
但是皇帝最忌憚高家的勢力,從小對李承鄞並不寵愛。
所以他一個沒有母親,父親不愛的皇子,從小便懂得隱藏自己的鋒芒。
他在所有人眼中都覺得是那個與皇位無望的皇子。
而趙瑟瑟生來便是要皇后的女子,卻因為年少那一瞥見再也無法抹去心中對那少年的痕跡。
所以趙瑟瑟不可收拾的愛上了李承鄞,為了他甚至願意賠上整個家族的力量助他登上那太子之位。
因為她可以放棄不當皇后,但是李承鄞從未放棄當上皇帝的慾望,為了他,趙瑟瑟選擇了孤注一擲。
孤注一擲的愛情
趙瑟瑟對李承鄞的愛情是不顧一切的,只要他想要她願意以整個趙家相助。
她的父親原本不想她和李承鄞在一起,畢竟那個時候已經有了現成的太子李承鄴,而且趙瑟瑟父親之前也私下向李承鄴示好。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但是趙瑟瑟卻不顧一切要父親支持李承鄞,為此還偷偷將李承鄞帶入府中說服父親。
李承鄞知道趙家想要的是什麼,他希望趙家與他做一齣戲,這樣趙家便能如願得到想要的。
趙家想要的是鎮北侯這個位置,而李承鄞便設計讓太子親自將趙家送上這個位置。
自從趙家答應了和李承鄞演出這一場戲,便註定了趙家從今往後與李承鄞站在一起,成為他日後成為太子的助力。
為此李承鄞向趙家承諾:「我知道將軍心中中意的是太子,承鄞雖無權無勢,但我可以保證日後一定好好待瑟瑟,絕不負她。」
趙家答應了,因為趙家相信自己如此助力李承鄞,日後肯定是首功,加上女兒與他的情義,日後定能成為皇后。
但是趙家錯了,趙家最後下場很慘,趙瑟瑟也終究是未能當上皇后。
父親以謀逆大罪被斬,家中男丁十二歲以上全部赴難,十二歲以下,被流放千里。至於女人們,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這是原著中趙家的結局,趙家從往日的顯赫到被判謀逆,永無翻身之日。
在電視劇中趙瑟瑟最後是被逼瘋了,在宮中孤死。
但是在原著中趙瑟瑟是李承鄞親手送走的,他終究是見了她最後一面,帶著她素日最喜愛的飯菜,加上一杯毒酒,算是全了這三年的夫妻情義。
李承鄞要親眼看著趙瑟瑟喝下那杯毒酒,因為他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讓趙家人活著。
當年淑妃的死,趙家也牽涉其中,原本趙瑟瑟以為李承鄞會問她當年往事,但是沒想到他說:「那已經不重要了。」
是啊,那已經不重要了。他已經報了仇,不論廢后做過什麼,不論趙家做過什麼,那都已經不重要了。
那一場舊事,不過是他的一個藉口罷了。他要的,是殺掉該殺的人,清除該清除的勢力,坐穩太子的位置,直至將來,手握這天下。
原來他從來都是對權力渴望至極之人,那些復仇,那些往事終究是他一個藉口罷了,而趙瑟瑟不過是他登上皇位的一顆棋子罷了。
等到這顆棋子利用完了,結局便是一顆棄子。
原來從未愛過
李承鄞:「利用!從此至終都是利用!你滿意了嗎!」
當李承鄞親口對趙瑟瑟說出這番話的時候,趙瑟瑟才清醒不再自欺欺人。
她其實早就發現了李承鄞早已對自己變心,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她發現李承鄞對太子妃很在意,那份在意是對她沒有的。
雖然很隱晦,但是她感受到了,因為她也如此在意過一個人。
所以她明白那種眼神,懂得那種深情,但是她從未想到李承鄞對她從不是移情別戀,而是從未愛過,從頭到尾的利用。
這個事實對趙瑟瑟來說是誅心,這讓一直自欺欺人的她希望落空,從此便對這世間再無眷戀。
因為她年少曾那麼熱烈的愛過那個人,為了他孤注一擲不顧一切的賭了自己的一生,甚至是整個家族的未來。
當初的她甚至不求太子妃之位,只求一人心,她忍受了清冷的婚禮,偏僻的宮殿,無盡的寂寞和懲罰,因為她堅定李承鄞心中有他。
甚至那三年李承鄞一直讓她喝涼藥,讓她無法懷孕,她都認為那是因為皇后在位,而李承鄞擔心腹中胎兒被害才讓她喝涼藥。
到了後來她才懂原來李承鄞從未想過讓她懷孕,所以當她聽說緒娘懷孕後她才會如此失態。
原來那個心愛之人並不愛自己。
甚至不是不愛,而是從未愛過,何其可笑,可憐,可悲。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前太子李承鄴對對自己的情種弟弟李承鄞追求趙瑟瑟這件事,曾說過這樣一番話:
「我倒是越來越看不懂翊王,趙家雖然比不上高家和裴家,但西南一域一直都是趙家軍坐鎮,若趙家倒向了翊王,便是與高相聯手,那不可不防。」
是的,李承鄞從一開始接觸趙瑟瑟便是看中了趙家背後的勢力,讓趙家成為他日後登基的助力。
李承鄞不僅僅只是利用她的痴情取的趙家的勢力,李承鄞在當上太子之後,甚至想過殺死她。
只不過那一次她沒有死成。
那個時候李承鄞瓦解高家的勢力計劃已經進行差不多了。
高家勢力瓦解,李承鄞便沒有了威脅,但是他不能忍受自己以後在朝中有第二個高家,所以趙瑟瑟必須死,所以趙瑟瑟的必死的結局從一開始就註定了。
那一次,小楓被刺客帶走,在城牆上李承鄞看到了刺客和小楓,他想要關閉城門,但是那是上元夜,承天門上天子與民同樂。
李承鄞那夜帶著趙瑟瑟登上了承天門,但是那一夜,承天門失火了才會關閉城門。
很多人都知道那夜的失火是李承鄞親自放的,是為了不讓小楓出城,他不惜燒掉皇家的體面,讓皇帝那一次甚至下了罪昭己。
但是看了原著才知,那一夜李承鄞原本是想燒死趙瑟瑟的。
我想,這把火許是衝著太子來的,畢竟,天子微恙,知道的人雖然不多,但亦不少了。宮中皆知御駕今夜不曾出宮,而代天子御幸承天門的,則是太子。
想到太子,我的心頓時揪起來,幸而太子早一步入宮,不然,何等驚險。
很久之後,我每每想到這個夜晚,覺得自己既愚蠢又可笑。
還有誰有能耐在承天門放一把火,立時調動龍武將軍,封九城城門,當然只有一個人。
他在陛下的默許下做出這樣的事情,不過是,為了想要救出太子妃。
至於我,我後來終於想明白了,他其實是想順便將我燒死在承天門上的。
趙瑟瑟在很久之後才想明白那一夜李承鄞原本是想要燒死自己的,但是自己幸運的被父親安排的眼線救下。
而那眼線在救出她之後不久便被滅口。
那一刻她才明白李承鄞這個人是沒有心的,帝王之心從來都是無情的。
但是趙瑟瑟一直相信他們曾經愛過,她曾經擁有過。
可惜這最後的美好也幻滅,原來她從未擁有過。
原來她的命運從一開始便被算計好了。
正如她當姑娘的時候寫的那首詩:「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那是她年少,只是隨手寫下一首詩,結果被身邊人看到後立馬阻止,因為身邊人告訴她這首詩不吉利。
這首詩的後半句是:「常恐秋節至,涼意奪炎熱。棄捐篋奩中,恩情中道絕。」
這首詩用團扇比喻寵妃受到帝王的寵愛玩弄時那麼的美好,但是最終卻逃不過被拋棄的命運。
因為團扇在酷夏的時候固然讓人覺得微風徐徐讓人喜愛,但是團扇也會擔心秋天的到來。
因為秋天的涼風會將夏日的炎熱帶走,而用不著的團扇也會被拋棄遺忘,扔進竹箱裡,往日的恩情也便斷絕了。
這首詩前漢班婕妤的《團扇歌》,班婕妤是有名的才女,亦是出名的賢妃,然而下場並不好。得寵時戰戰兢兢拒絕與天子同輦,失寵後幽居長信宮,只有書卷里寥寥字句,讓人可以遙想有這麼一個女人活過,寫過詩文。
年少的趙瑟瑟讀這首詩時並不在意吉不吉利,因為她不在乎,因為她生來就是要當皇后的,而不是寵妃。
可惜偏偏,她這一生的命運便如兒時讀的那首詩,至少班婕妤曾經是寵妃,而她在外人眼中是寵妃,只有她自己明白她連寵妃都算不上。
她這一生愛錯人,最後成了一個笑話,不僅僅是個笑話,還給家族帶來了滅頂之災。
最後瘋狂也在情理之中,我喜歡電視劇中她最後瘋狂的結局,因為那瘋狂恰恰證明了她曾經愛得多麼孤注一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