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蘭的婆婆就是其中之一。
周蘭是獨生女,其家庭在城市中占中等,也算是衣食無憂。或是因為從小到大她從來沒有為錢發過愁,在對未來伴侶的選擇上,她更看重他的人品而非金錢。
周蘭的夫家是農村的,他的父親就是一個普通人,沒有什麼上進心,也賺不到什麼大錢。母親比較偏心,比較喜歡嘴甜的弟弟。所有內容混成一句話就是家境不太好。因此,周蘭丈夫在兩人確定戀愛關係時,請周蘭好好考慮。
周蘭不是兩三歲小孩,自然知道選擇丈夫則意味什麼,但因為感慨於丈夫的坦誠與責任感,最終選擇他作為人生伴侶。
對於女兒的決定,周父周母是反對的,期間,也曾想過各種辦法阻止。但依然熄滅不了周蘭心中的愛情之火,於是只得咬牙接受。但在陪嫁上,他們動了心思。
他們並沒有像周蘭婆婆那樣,又是陪嫁樓房又是陪嫁車的,而是僅僅給了女兒30萬嫁妝。
如果女婿真的愛女兒,那麼就會努力工作,爭取早日在城市裡買套房子,給女兒一個溫暖的家。如果錢不夠,女兒可以適當補貼點。而如果將陪嫁換成房子車子,則可能會讓女婿失去工作的動力。如果女婿根本沒有這樣的想法,那麼經此一遭,女兒也將會看清他的真面目,這對於她來說,也算是個教訓。
周蘭與丈夫自然想不了那麼遠,所以他們對於周家二老的做法也沒有異議。前者作為新時代女性,比較喜歡自己掙錢麵包和房子;後者覺得人家都將這麼好的女兒給他了,又是陪嫁妝,做得足夠了。自己倘若再有抱怨,就真的是不知足了。
但是周家二老沒有想到,女婿沒有動女兒嫁妝的念頭,卻有一個人惦記了上這筆巨款,那就是周蘭的婆婆。
周蘭的嫁入,讓她提高了二兒媳婦的標準,覺得二兒子的媳婦應該比大兒媳還要好,於是總是去城市裡的相親地點,幫助二兒子物色對象。
市裡的姑娘看著好看,她們對另一半的標準也高啊!而初中畢業的周蘭小叔子自然沒有大學畢業的周蘭丈夫有競爭力,所以周蘭婆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為了提高二兒子的「身價」,周蘭婆婆決定在市裡買房。
買房需要錢,而她一點兒沒有,於是她就盯上了大兒媳的30萬陪嫁。
某天周蘭回家時,聽到婆婆正在慫恿丈夫用她的陪嫁。好在丈夫拎得清,並沒有這麼做,而是一味勸解婆婆另想別的辦法。而婆婆則又哭又鬧。
周蘭的火一點被點燃了,直接打開門怒懟:你怎麼能挪用我的30萬陪嫁給小叔買房?
婆婆慢條斯理地回答:你是我兒子的,更何況錢。隨後意識到這麼做有些不對,於是忙掛起笑臉,說他們是一家人,應該相互幫忙。被周蘭拒絕以後,她破口大罵,後來被周蘭的丈夫硬拉走了。
晚上,周蘭丈夫表示他不會動那30萬陪嫁,但如果弟弟買房,他肯定會添補點,畢竟是自己是哥哥。
周蘭表示明白。
婆婆偏心小兒子,一再要求大兒子付出的事件並不少見,但像周蘭丈夫這樣能拎得清,及時拒絕母親不合理的要求的男人,則並不多。
塗磊曾說:女人嫁給你是種勇氣,給你生兒育女更需要大的勇氣,一個男人連自己的女人都包容不了,談什麼頂天立地?
作為男人,一定要給心愛的女人帶來安全感,尤其是在婆媳相處中。對於母親的要求,不能一味滿足,而是要用最基本的底線。
祝願所有女人都能遇到一個拎得清的伴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