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夢中的那片海》賀紅玲到死都不知道,她悲慘的結局,為何從嫁給葉國華時開始
在劇中,如何理解賀紅玲與肖春生的分手呢?如果我們站在賀紅玲的角度,從一般的視角出發,賀紅玲家境不好,想要改變境況的她不想被肖春生拖累,屈服於現實,也能理解。戀愛本是一個增進了解,看彼此合不合適走進婚姻的過程。
但是,從肖春生的視角出發,戰場歸來,身受重傷,面臨殘疾,此時他最需要的是什麼,最渴望的是什麼呢?
一是戀人的安慰,二是能夠點燃他康復的希望,三是鼓勵與支持。人在低谷的時候,信心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基石。這也就是「患難之情最可貴」的來源,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的體現。
與賀紅玲相比,佟曉梅得不離不棄,在肖春生的心中,就像一個天使的化身一般,點亮了他的希望。望著佟曉梅,熱淚,不禁奪眶而出。
人最脆弱的時候,是身遭大難之時。
那麼,為什麼說賀紅玲到死都不知道,她悲慘的結局,為何從嫁給葉國華開始呢?
與肖春生戀愛,葉國華是全程見證者。結婚後,一想起兩人的卿卿我我,葉國華的心裡就會冒酸氣吧?葉國華並不是一個放得下的人,否則,他也不會明知賀紅玲是肖春生的女友,還對她糾纏不休。
如此,結婚之後,葉國華必然會不時地舊事重提,成為二人矛盾的引發點。此其一。
其二、葉國華追求賀紅玲,到了挖空心思,絞盡腦汁,甘舍一切的地步,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
最初,他往賀紅玲家裡送煤球。其後,幫賀母聯繫醫生,動用了可以動用的一切人脈。緊接著,為使賀紅玲考進文工團,他又想盡一切辦法地替她爭取名額。賀母二次入院,他非但給她聯繫名醫蘇教授,還拿了五千塊給她,包下所有的治療費用。
這一切,如果只是出於道義,朋友間的幫忙,葉國華十分可敬。可是他的目的性很明顯,一方面是為了把肖春生比下去,一方面,是想藉此俘獲賀紅玲的芳心。
鬼谷子說「施恩而欲要名結好,為善而欲自高勝人」,是虛偽的人。意思是給人恩惠是想要好名聲、巴結人。做善事是想著提高自己的名聲,超過別人,屬於動機不純,主客倒置,便是虛偽,沽名釣譽。
葉國華便是如此吧?否則,他為什麼在肖春生落難時,不幫他聯繫名醫呢?
有一句話說「在任何關係里,只要有犧牲,就會有心理不平衡,只要有心理不平衡,就會在另一個地方,或者以另外一種形式要求補償回來。」
賀紅玲以為葉國華不惜一切代價地對她好,結婚以後,會一如既往。
對此,一位婚戀學者說,「戀愛期間,做出犧牲的男子,剛開始還會為她持續輸出,但是到了一定階段,就會變相地要求對方進行補償,無形中對女生有很多要求。女生往往被男生的所謂犧牲挾持,甚至有的極端男生還會動不動以死相逼。」
葉國華的要求可想而知,第一、不得跟肖春生及其家人來往。第二、必須事事都聽他的。第三、除了他,賀紅玲不得跟任何異性接觸。因為他就是這麼做的,你賀紅玲也必須做到。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如此,賀紅玲還有個人空間、個人自由嗎?這樣的婚姻,她能幸福嗎?不是以悲劇收場?
生活中,不少女生也是如此吧?看到身邊的男人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地對自己好,然後就選擇了一個對自己最好的男人。
其結果,不少也是悲劇吧?
好的戀情與婚姻,是雙向奔赴,一起付出,共同珍惜,共同成長。單方面的付出,久而久之,付出太多,堆積成怨,在得到之後,會加倍地要求對方以別的形式補償回來,或者是各種限制,把對方當成了一個私人物品。
世間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輕易接受他人的饋贈,才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