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都是相互的,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他人,他人日後也會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你。」
在這個世上我們應該懷著善意的態度去面對他人,這樣方便的不僅僅是別人,由於蝴蝶效應的原因,可能會對自己的未來也產生影響。
王玲和她的丈夫張澤是在大學相識,兩個人在一起了三年,等到時機成熟之後,兩個人決定結婚。
然而因為在畢業後,張澤並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所以存款特別少,而王玲的機遇比較好,很快就在一個公司當上了主管,月入不菲。
兩個人為婚房產生了一些爭執,一般來說婚房應該是由男方準備,而張澤的存款比較少,所以想讓王玲出大頭,這讓王玲心裡特別不滿,因為張澤想讓王玲出9/10的錢,可以說這個房子的所有權屬於王玲。
王玲說:「你父母不幫你出些錢嗎?如果現在我出錢可以,那麼到日後你需要還給我,如果少出些錢我不介意,但是你讓我出的基本上算是全部了,你以後可以還給我一半,這我就不會再計較。」
張澤聽到這些話的時候答應了王玲的要求,兩個人就這樣有了婚房。
兩個人在結婚之後,因為王玲的工資比較高,所以家裡邊的大部分支出都是她在承擔,張澤有個弟弟,也到了適婚的年齡。
有天婆婆告訴王玲說,因為她小叔子也要結婚,所以想讓王玲出一部分彩禮,王玲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內心感覺特別不可思議。
小叔子結婚這和她並沒有多大的關係,如果要出錢應該是婆婆出並不是自己,王玲拒絕了婆婆的請求。
然而就是因為她的拒絕引來了婆婆的不滿,婆婆和她大吵了一架。
婆婆說她:「我家把你娶進門是想讓你為這個家分憂解難,如果你不願意幫忙那你就拿著行李離開吧,我家裡容不下你。」
她的丈夫張澤坐在旁邊一聲不吭,聽到婆婆說這樣的話,她的丈夫也不幫她反駁一句,王玲心特別寒,於是收拾收拾了自己的行李搬出了這個家。
然而事後婆婆和丈夫也沒有再聯繫過她,好像這件事情全都是她的錯,王玲放棄了這段婚姻。
王玲搬出去以後就尋找了一個合適的機會把這個房子賣了出去,王玲帶著買房子的人一起上門看房子。
此時婆婆和丈夫都在家裡面,婆婆感覺心裡特別慌,就問王玲:「你把這個房子賣了,我們娘倆住哪,你不能這樣做。」
王玲聽到這樣的話感覺心裏面特別可笑,她問她的婆婆:「當初你們娘倆把我趕出去的時候又把我置於何地?這個房子當初是我出錢買的,我有權利來決定它的所有權。」
後來房子被賣了出去,婆婆和丈夫都搬出了這個房子,王玲和她的丈夫也離了婚,這段婚姻就這樣終結。
情感分析:
在很多家庭裡面都會因為金錢而產生矛盾,有的時候人們所計較的並不是金錢,而是對方的那份態度。
婆婆和丈夫對於王玲的付出都沒有放在心上,儘管這個房子是王玲所買,但是在婆婆和丈夫的心裡邊是屬於他們的房子,這就給這個家庭的矛盾埋下了禍根。
王玲的小叔子要結婚,這和王玲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聯繫,婆婆讓王玲出彩禮,這已經是不合理的表現,而婆婆卻認為這是王玲應該做的事情。
甚至於在婆婆怒罵王玲的時候,她的丈夫沒有一絲的回應,他們並沒有真正的把王玲當成自己家人,所以才會一味地去要求王玲為這個家庭付出。
想讓一個家庭變得更幸福,那麼首先就要把對方當成自己人,對方願意付出,說明對方在用心,此時應該給予對方一些自己的回應,而不是去享受對方的付出。
心與心的交流是一份婚姻需要的堅實基礎,慢慢的讓心房開出花,讓這份婚姻變成幸福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