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愛玲的童年雖說是缺少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愛,但她顯赫的家世(祖父是晚清名臣,祖母是李鴻章之女,父親是繼承萬貫家財的遺少)讓她從小就在錦衣玉食,吃穿用度均為上等的環境中長大。這也導致了張愛玲後來對美的極度追求。她曾經說過,「家裡的一切,我都認為是美的頂顛」。她對吃十分的講究,自己也善烹飪,做菜講究色香味俱全,每完成一道菜,都當做藝術品來欣賞,她喜歡吃精緻的蛋糕、冰淇淋,還喜歡喝濃茶。為了吃上自己喜歡的臭豆腐,她可以尋遍幾條街。
...
張愛玲說:「沒有一個女人是因為靈魂美麗而被愛的。」除了對美食的熱愛,張愛玲對美服的執著更是到了極點。即使見平常女友,也必是盛裝打扮。她的衣服必是極好的料子,絲綢、柔棉,絕不將就,把衣服當做藝術品。在香港讀書的時候,她還曾自己買過布料,帶回去,自己做衣裳,她喜歡復古衣服,那些衣服穿在身上,猶如身穿博物館裡的名畫。1950年,張愛玲受邀參加上海第一屆文化、藝術座談會,當時的背景下,無論男女,與會者的服裝,清一色的灰,藍,黑和中山裝,唯有張愛玲穿著高跟鞋,旗袍,還露著腿,其張揚程度可見一斑,這在當時儼然成了會上的「異類」。張愛玲的一生,活的孤美而又灑脫,生活中的她,猶如她的文字,任性而瀟灑,做不到讓所有人都喜歡,卻能讓所有人都驚艷,正如她在《小團圓》中說的一句話;「在最壞的時候,懂得吃,捨得穿,不會亂。」這是否也體現出張愛玲對生活中雞零狗碎的不妥協呢?您是怎麼看的,可以寫在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