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譯聽進了老師的話,但拍戲機會最多的還是在北京。當時同班學生都努力讓自己先留在北京,張嘉譯的性格要強不懂如何向用人單位推薦自己,於是他的父親從西安來北京帶著他一起跑單位。
經過介紹,他們輾轉找到一位領導,張嘉譯的父親態度非常卑微,低聲下氣地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兒子,但對方態度傲慢,趾高氣昂。一邊的張嘉譯看不下去,拉著父親就走。
他對父親說:「你不用為我這樣,我不留北京了,我回西安去」。
9年配角路
張嘉譯知道自己要走什麼樣的路,北京和西安對於當時的他並沒有什麼區別。
回到西安後,張嘉譯進了西安電影公司。
隨後應證了他老師的說法,每次有拍攝機會都是配角。直到九年後,張嘉譯遇見了人生的大恩人,一個姓杜的作家,他很欣賞張嘉譯骨子裡西北男人的耿直和倔強,於是張嘉譯就有幸在2001年前往北京參演了《帕米爾醫生》。
而此後,杜作家的人脈和資源之門都為張嘉譯而打開。同時還將自己最寶貴的女兒也送到了張嘉譯手中,只是這個女人帶給張嘉譯的卻是無限的羞辱。
愛的枷鎖
張嘉譯因《帕米爾醫生》結識了同是演員的杜珺。
杜珺在圈內是一個沒啥名氣的演員,但心氣卻很高,她和張嘉譯兩個人因為拍戲產生了感情,慢慢走向了彼此,但那時候張嘉譯31歲,事業一直都沒有起色,鬱郁不得志。
此時他還不知道杜珺就是恩師的女兒,但當他走投無路時,杜珺也得跟著受苦,她便說出了實情,這層關係挑明後,岳父自然就更樂此不疲的幫女婿奔走周旋。
他的事業此時漸漸有了起色,這樣杜珺更加確認張嘉譯但憑自己啥也不是。兩人的關係變得不平等,杜珺有意無意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而張嘉譯又是個典型的西北男人,不服軟,不諂媚。
他對杜珺的情感,確實有對岳父的報恩情節在內,對於婚姻是愛情沒有考慮清楚,對於出現的問題也不懂如何去處理,任由其走向不可挽回。
張嘉譯和杜珺就這樣成了一對圈內鮮為人知的短夫妻,結婚草率、離婚果斷。
有一次,杜珺和妻子在一次採訪中,談及自己的丈夫張嘉譯,她驕傲地說道:「他能有現在的成就,都是我父親的功勞!」而在杜珺的心裡,張嘉譯跟她的結合就是一個典型的「軟飯男」行為,這樣張嘉譯非常沒有面子。
對於一個男人來說,女人的崇拜和溫情是最能打動他們的心的,相反凌厲和高傲是最讓人生厭的。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