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情人節,張藝謀的妻子被罵了。
原因是她在情人節這一天發了一條充滿牢騷和怨言的微博,抱怨張藝謀為了冬奧會盡心盡力,乃至於無暇顧及家庭。
可是,熱愛工作,永遠把國家利益擺在第一位。
這才是張藝謀啊。
在北京冬奧會舉辦的兩個月前,張藝謀剛剛拿下人生中第10座中國電影金雞獎。
而張藝謀卻說,在自己一生的創作中,奧運的分量遠重於電影。
01
差一點,就沒有張藝謀
上世紀70年代末,高考宣布恢復,消息傳到了陝西咸陽市棉紡八廠。
一個年輕的工人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照相機。
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不久之後,帶著十幾個煮熟的雞蛋和幾十多張照片,他踏上了去北京的路。
這個年輕人,就是張藝謀。
這個時候的張藝謀已經28歲了,比報考要求的年齡上限還大了幾歲。
差一點,張藝謀就和北京電影學院擦肩而過。
張藝謀不甘心就這樣錯過,他輾轉聯繫上當時的文化部長黃鎮,附帶了自己厚厚一冊自己的作品。
後來,在黃鎮的特批之下,張藝謀被北電破格錄取。
這樣的例外對於張藝謀來說,並不是第一次了。從小開始,張藝謀就一直是「另外」的一個人。
「我進工廠算特招,進工藝室算借調,上大學是破格,我好像從來都是一個編外的身份,一個不那麼理直氣壯的角色。除了我的家庭背景之外,這也是我壓抑的原因。」
張藝謀的父親曾擔任國民黨軍需官,兩個伯父也是黃埔軍校出身,因此他曾被劃分為「黑五類」。
小學的時候,有一天,張藝謀從床底下翻出來一個國民黨的軍扣。
他感到好奇,就拿著軍扣去找自己奶奶,詢問那是什麼?
誰知奶奶一見軍扣,一把搶了過去,疾言厲色地問張藝謀:「在哪兒找的?」
年幼的張藝謀敏銳地察覺到什麼。
後來,上學的時候老師給學生們每人發了一張信息收集表,張藝謀一行行如實填了下來。
直到他看到「家庭出身」一行,他停住了筆,幾次想寫下什麼又停住。
他把表格帶回了家,詢問父母應該怎麼填。
父母在屋裡商量了很久,最後才告訴了他應該怎麼寫。
多年後張藝謀回憶起這件事,他說:「我知道他們是害怕傷害到我。」
身份帶來的尷尬始終圍繞著張藝謀,漸漸地,他變得愈發的沉默、內向、壓抑。
少年精力旺盛,那些說不出口的話統統變成汗水,揮灑在籃球場上。
後來,張藝謀被下放到陝西關中乾縣的農村插隊。因為會打籃球,張藝謀例外地被國棉八廠招工。
但是尷尬的身份依舊存在。
因為家庭原因,張藝謀入不了團。
車間開會的時候,領導每每通知:「黨員、團員留下,其他人走吧。」
全車間800人,離開的只有張藝謀一人。
後來領導乾脆直接點明了,指名道姓:「張藝謀,你走吧。」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這樣的日子裡,張藝謀漸漸地迷上了攝影。
一有空他就一頭扎進圖書館,如饑似渴地閱讀著攝影相關的書籍,宿舍也被他改造成暗房。
他沉浸在攝影中,短暫地獲得了自己的自由。
那個時候他沒有想到,攝影帶給自己的改變會那麼大,以至於影響自己一生。
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之後,張藝謀被分配到了廣西電影製片廠。
不久之後,廣西電影廠破格批准張藝謀、何群等幾個應屆畢業生成立一個攝製組,拍攝電影《一個和八個》。
這部電影被公認為是「第五代」的發軔之作。
以張藝謀為代表的第五代導演的時代到來了。
02
就拍這塊土
也許是身份帶來的疏離,張藝謀對祖國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在他的電影中體現為對中國故事的書寫。對中國土地的描繪。
這樣的理念,早在他獨立擔任電影《黃土地》的攝影師時,就已經生根在腦海之中。
1983年的冬天,張藝謀和陳凱歌幾人去了一趟陝北,他們冒著風雪,在黃土高原上走了一個多月。
聽了信天游,看了腰鼓,和老漢坐在炕頭閒聊,但是來來回回,叫張藝謀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腳下的黃土地。
有一天黃昏時分,他們一行人爬上佳縣的一個高山峁,四下望去,全是黃土地。
張藝謀油然而生出一股情緒,他覺得這黃土地宏大、雄偉、悲愴。
眾人也被這景象所震撼,久久說不出話來,一片沉寂之中,張藝謀忽地喊出聲來:「嘿,真棒!就拍這塊土!」
「我想表現天之廣漠,地之沉厚;想表現黃河之水一瀉千里,民族精神自強不息;想表現人們從原始的蒙昧中煥發而出的吶喊和力量,從貧瘠的黃土中生髮而出的盪氣迴腸的歌聲,以及在愚昧和善良中對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黃土地》獲得了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法國第7屆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第5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東方人柯達優秀製片技術獎,張藝謀由此跨入一線攝影師的行列。
那幾年,張藝謀不止當攝影師,還順便過了把演員癮,他應導演吳天明之邀,主演了對方的電影《老井》,拿下了多個影帝,成為中國第一位A級國際電影節的影帝。
但是他更多的時候,還是在思索自己還能拍什麼,他翻閱了不少小說、劇本,卻總是覺得還差點意思。
直到一次朋友偶然的推薦,他看到了莫言的小說《紅高粱》。
莫言一直記得初見張藝謀時他的樣子,當時他光著膀子,黑得跟煤炭似的,左腳穿著鞋,右腳提著鞋。
右腳鞋的鞋帶在公共汽車上被人踩斷了。
一見他,莫言馬上想起自己村裡生產隊的小隊長。
後來,張藝謀反擊,說看見莫言就想起自己村生產隊的會計。
就這樣,張隊長和管會計進行了第一次愉快合作。
從《紅高粱》開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紅色是張藝謀電影中濃墨重彩的一個顏色。
紅色本就是中國文化中的最具代表性的顏色之一,它除了有喜慶色彩之外,還象徵著勝利、革命、生命力和意志力,帶著強烈的情感色彩。
十八里坡的貧瘠荒涼,紅色花轎上下飛揚顛簸,人的情緒也隨之起伏不斷。
土黃與鮮紅形成對比,鮮紅是對封建土地上的風俗禮教的反抗,是人物心中不屈的吶喊,是野性的衝動,是植根於每個中國人骨肉中的奮發向上的精神。
可以說,紅色不僅承載著角色的形象,也表現了導演的情感取向。
《紅高粱》拿下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金熊獎,說起來也是機緣巧合。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一開始準備送展的影片是陳凱歌的《孩子王》,不料陳凱歌臨了把《孩子王》送坎城去了,於是就找了張藝謀的《紅高粱》頂上。
沒想到陰差陽錯促成了這樣的驚喜。
03
一定不能交給張藝謀
《紅高粱》之後,張藝謀一躍成為國內一線大導,家喻戶曉。
伴隨著名氣而來的,是爭議。
2002年,張藝謀執導的電影《英雄》上映。
這是第一部在內地票房超過2億的中國電影,並且連續兩周成為北美票房冠軍,打敗了好萊塢電影。
這部電影也被視為是中國商業電影的開山之作。
與此同時,張藝謀的電影開始被人攻擊過於商業化、迎合市場。
甚至有人開始指責他過往的影片,稱那些影片專門拍攝中國落後、封建的一面,是為了迎合外國人。
不過,這些是是非非尚只是爭議。不久之後,張藝謀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跌至口碑的最低谷。
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張藝謀帶著他的「北京8分鐘」登上了舞台。
沒想到迎接他的,是接連不斷的質疑、謾罵和詆毀。
不少人給官方寄去了投訴信,強烈要求不能將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交給張藝謀。
張藝謀也生出倦意,想要退出。
「北京8分鐘」之後,官方決定決定採用向全社會公開招標的形式選取導演團隊。
張藝謀本不打算再參加競標。
沒想到有一個領導卻十分欣賞張藝謀,三番四次地上門勸說張藝謀。
盛情難卻,張藝謀最終決定參與競標。
除了張藝謀之外,競標的團隊還有陳凱歌、李安、崔健團隊。
最終評比之下,張藝謀團隊拿到了最高分,成功被選為北京夏季奧運會的總導演。
張藝謀說:「如果砸了,那麼就是人生的最低點。」
至今,張藝謀依舊記得自己第一次作為總導演踏進鳥巢的心情。
「2008年,當時鳥巢剛蓋好,第一感受就是,真大。全世界能容納十萬觀眾的體育場不多,開閉幕式在那麼大的場館裡展開,很難處理。」張藝謀回憶道。
籌備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兩年多時間裡,張藝謀他們開了2000多次會議。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服裝工作室副主任黃寶榮回憶說:「那時候感覺瘋了,將近一星期沒敢上床睡過覺,只是洗完澡之後找個椅子躺會、靠會,就趕緊起來,根本不敢睡。」
身為總導演的張藝謀就更辛苦了,但他卻永遠幹勁滿滿、精力充沛。
籌備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時候,張藝謀同時還在拍攝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和排演歌劇《秦始皇》。
很多時候,張藝謀上一秒還忙於電影拍攝,下一秒就和團隊的人開始就開幕式的相關事宜開始進行討論。
他笑著和電影劇組的人說,沒辦法,祖國利益高於一切。
2007年3月,距離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還有不到一年半的時間。
張藝謀團隊如期跟奧組委彙報創意方案,結果整個結構被否定,一年多的努力付諸流水,一切工作回到起點。
所有人都難以置信,有的人甚至覺得是不是彙報方式不對,奧組委沒有理解他們的用意,掙扎著想要「再來一次」。
張藝謀坦然接受了一切。
「你們要知道,領導不是故意找我們麻煩的,他們的本意不是來難為我們,要把他們當成是第一批觀眾。」
他和團隊商量,不論如何十天之內一定要想到新的方案。
「我們一定要做出全世界都沒有的東西,讓50年內的模仿者都無路可走。」
十天之後,他們想出了巨型中國畫軸的創意。
果然,在開幕式上,中國畫軸的創意獲得了一致好評。
張藝謀的文學策劃周曉楓曾評價張藝謀是個超級工作狂。
為了免於誤事,有的人會將手錶調快幾分鐘,張藝謀就直接調快了半小時。
對他來說,工作就是生命。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覺得張藝謀的妻子陳婷發文一舉是在「抹黑」張藝謀,替他叫屈,反而失了格局。
但是,陳婷的訴苦本質上也無傷大雅,作為一個妻子,她心疼自己的丈夫,關心自己的家人的健康,這本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都說別人只關心你飛得高不高,只有家人才關心你飛得累不累,陳婷的關心就是正常家人的關心,為什麼要對此過多苛責呢?
張藝謀曾這樣說:「我們這代人受的教育,就是不會善待自己。回想我的經歷,一步一步碰上好機會,可比我有才的多得是!假如我還在浪費時間、虛度光陰,說不過去。」
曾經張藝謀在拍攝電影的時候,可以白天拍攝鏡頭,晚上完成剪輯,每天只睡2、3個小時。
對於他來說,不工作才是一種懲罰。
所以,即便已經72歲了,張藝謀依舊保證了自己的產出。
2022年2月4日,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正式拉開序幕。
時隔14年,張藝謀再次指導奧運開幕式,他依舊給大家帶來了驚喜,依舊讓世界看到了不一樣的中國。
從國旗紅到天空藍,從萬里長城到中國夢,我們走進新時代,高呼「祖國萬歲」。
有人評價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表演:「變幻的是色彩斑斕,不變的是『我愛你中國』。」
而這,正是張藝謀想表達的,也是他一直為之奮鬥的。
很多人不知道,張藝謀和作曲家譚盾是好友。
1986年,譚盾在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畢業之後,赴美深造,張藝謀忙於拍攝無暇為有人送行,只好托共同好友給譚盾轉贈臨別贈言。
僅僅只有簡單的一句話。
「永遠記著自己是一個中國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