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20世紀,企業生產靠機器,而21世紀,則要靠知識工作者。當運動風潮在後疫情時代逐漸發燒,維護員工健康,成為許多企業「人才投資」的重點。
這看似是有點衝突的概念:疫情當下,公司業務更加繁忙,企業主卻更堅持運動,也要求員工跟著動。從國外到國內,許許多多企業都開啟了運動風潮,背後原因,當然不僅是「顧身體」。
運動會促進多巴胺分泌與吸收。這種腦內神經傳導物質,能夠帶來快樂情緒。而運動本身改善血液循環、提升含氧量,則有助於提升理解力、專注力和記憶力。
你猜得沒錯,對企業而言,運動,在疫情爆發的當下,更顯重要。疫情顛覆各大產業運作邏輯,讓許多企業面臨倒閉或裁員危機,在局勢最不明朗、最不穩定的時刻,運動提供的這些益處,更能幫助企業迎接未知挑戰。
國際著名的4a廣告傳媒公司奧美集團的共同創辦人莊淑芬:天天重訓,悟出管理整合力
2021年,媒體採訪莊淑芬時,她70歲,在重訓中心輕鬆舉起20公斤重的槓鈴。當時的她,體態輕盈,體脂肪僅22.7,身體質量指數(BMI)21,相當於一個20、30歲的女生。
莊淑芬說,她已經持續運動30年,2011年椎間盤突出開刀後,決定開始重訓,避免開刀附近的肌肉萎縮。她1天運動1小時,風雨無阻,出差、過年、放假都持續按表操課。她把運動視為修行,「一個人運動,我可以自主、自律、自修,這是訓練自己的方法。」
但莊淑芬沒想到,她的運動習慣也幫助奧美度過危機。2020年,全球廣告行銷業績飽受疫情衝擊,奧美母公司WPP集團的台灣業績表現卻超出預期。
莊淑芬解釋,這是她在重訓中領悟的道理:重訓是訓練身體不同區塊的肌肉,尤其是骨盆、腹部周邊的核心肌群,這能鍛鍊身體的動態平衡能力,一旦平衡穩固,進一步用重量訓練,就能強化各部位肌肉。
過去,台灣WPP集團旗下公司各自為政,同集團公司可能彼此比稿競爭、消耗資源,就像是沒有正確練好的肌群,各自發力,難有綜效。她為了打破集團內部的穀倉效應,改變組織設計、整合各部門財務,要求大家以客戶為中心,而不是只考量自己部門的利潤。
公關、廣告、市場調查、顧客關係管理,原先分散的資源被統整了,就能更靈活回應顧客需求。這樣的整合力,成功讓客戶埋單,甚至加碼投資,讓業績逆勢成長。
運動與企業的管理學,在許多方面向上不謀而合。個人運動,如跑步、重訓、游泳,可以訓練自律、培養耐力;團隊運動,如籃球、足球,則需運用策略思考和團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