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當下的無禮行為會對周圍一些人往後的生活造成哪些影響。
人都應該學會自食其力,父母需要撫養子女,子女需要贍養父母,但是,兄弟姐妹之間卻沒有彼此贍養的義務。
李娜(化名)的父母重男輕女,經常偏愛哥哥,教導李娜要把所有好的東西都讓給哥哥。因此,她心裡經常很不好受。
原本以為自己只需要幫扶哥哥,可誰知道哥哥結婚以後,這種幫扶就徹底變成了無底洞。
02
李娜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里,父母極度地偏心和溺愛這個哥哥。
李娜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但是他們還是被傳統思想影響,十分重男輕女。
在生了李娜哥哥以後,夫妻倆原本還想再要一個男孩兒,以後讓兩兄弟給養老,但卻沒想到最後生出來是個女孩子。
二人原本打算把李娜送養,但是,孩子出生以後,李娜母親心裡不舍,就把她留在了身邊。
原本以為夫妻二人把女兒留在身邊會好好珍惜,但最後沒想到,他們反而讓這個女兒「養」起了自己的哥哥。
父母眼裡只有哥哥,哥哥的話他們從來都是有求必應。小到玩具大到和同學一起出去旅遊,父母從來都是一力支持,從來沒有反對過。
反而是有些時候會嫌棄李娜一個女孩子家經常跑出家門和朋友玩兒。
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家裡其實沒有那麼缺錢,但是夫妻倆都想著攢錢以後給兒子買房,所以生活上一直很摳搜。
自己生活摳搜,但是對兒子很大方,對女兒很小氣,仿佛在他們眼中,女兒生來就不配自己多花心思撫養一樣。
父母不僅限制李娜的經濟活動,甚至還會要求她把好的東西都讓給哥哥。除了學習成績這種靠自己本領才能得到的東西,其他一切能讓的,父母都會要求李娜讓出去。
所有飯菜裡面,肉大多數要讓哥哥吃。一共五個雞腿,「你哥哥要長身體」,哥哥就必須得吃三個,什麼時候等到哥哥吃煩了,吃膩了,才能輪到李娜。
小時候在吃喝這些小事上盤剝李娜就罷了,畢竟她最根本的利益也沒有受到損害。
但是,當盤剝成為一種習慣時,其他人都會覺得你理所應當就該讓著別人,這便是一味容忍他人盤剝自己將要面臨的後果。
李娜小時候只是被父母要求讓一些無所謂的吃食,但長大以後,父母竟要求她要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給哥哥。
雖然是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但是李娜和哥哥完全不一樣。
父母對哥哥的溺愛讓他成了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但父母也沒有對這個兒子進行太多要求,甚至沒想過讓他好好讀書以出人頭地,自力更生。
因為他們知道,以後這個兒子再不成器也是家裡的「頂樑柱」,女兒無論如何也得幫襯著,不能讓這個家「斷後」。
李娜的人生除了有娘家人這個絆腳石外,倒也算得上是平坦無虞。
原本以為自己結婚以後娘家人就不會再煩自己,畢竟她家也算崇尚「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種歪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可是,李娜沒想到,自己已經都結婚了,居然還擺脫不掉這群「吸血鬼」!
原來,李娜結婚後,娘家人依舊經常找她要錢,少則幾千多則幾萬,上門從來不會空手而歸,一定會「順」些東西回去貼補家裡。
女兒都已經嫁了人,雖然李娜夫家的門第不算太高,但好歹對方家裡財力也算雄厚,所以李娜父母當時才攛掇著讓她趕緊嫁人,好要彩禮錢。
當時李娜結婚,父母討要了25萬的彩禮,一分沒給李娜夫妻倆,反而霸占著給哥哥留著。
但是,拿了彩禮也沒讓他們消停。
李娜父母還是經常找藉口去她的別墅探望,每次上門都是開口要錢,不是她哥要買房就是她哥要娶妻,要麼就是手頭沒錢需要這個妹妹救濟,理由多得很。
可是,只要李娜開口說自己手裡沒錢,爸媽就開始一哭二鬧三上吊。李娜沒辦法,只能每次都用錢打發他們。
一次兩次這樣做不打緊,但是次數多了肯定會影響李娜自己的家庭。
她丈夫的關係因為這件事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夫妻二人的感情出現了裂痕。他實在看不慣李娜拿自己辛辛苦苦掙的錢不停地補貼娘家那群廢物,尤其是她那個一事無成現在還瞎混的哥哥。
覺得李娜已經讓自己索然無味,丈夫後來乾脆直接選擇明目張膽地出軌,整天夜不歸宿,家裡的事情一概不管,也再沒給過李娜生活費。
後來,李娜忍無可忍,提出了離婚,並且因為丈夫是過錯方,她還分到了50萬的財產。
自己手裡的50萬還沒捂熱,娘家人聞著味兒就追了過來。
他們見李娜離婚分了一大筆財產,便開始更努力地找她要錢,可經過了這些事以後,李娜已經徹底明白了,娘家就是個無底洞,她不能再往裡面陷了。
而今年哥哥的兒子——也就是她的侄子高考,考上了二本大學,父母和那個吃白食的哥哥正愁找不到合適的理由讓李娜出錢,這就送上門一個機會。
於是,母親和哥哥就都來找她要錢。哥哥給發了8條消息母親打來5個電話,李娜統統沒有理會。
他們原本以為李娜這次還會像之前一樣乖乖給錢,但這次李娜居然直接拒絕了他們。
這正是因為李娜親身血的經歷就放在眼前,所以她才痛定思痛以後,直接沒再理娘家人。
03
人要學會和消耗自己的人劃清界限。
並不是我們周圍的每個人都能對我們的人生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總有那麼一些人會消耗和摧殘你的心靈,讓你真切地感受到絕望和痛苦。
家庭不一定是避風港,但好的家人一定會努力為你提供避風港。
從一開始就只想著剝削壓迫你的家人,無論你做得再好再努力,他們也依舊不會認可你的付出。
這並不是說他們看不到你的付出,而是他們對你的付出早已經心知肚明,但就是選擇全然無視。
學會愛護自己,學會保護自己,學會遠離消耗自己的人。
有些時候,與其內耗自己摧殘自我身心,不如拒絕他人解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