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兄弟如手足,要相親相愛。可是沒結婚之前的兄弟,確實要像手足。可一旦結婚了,彼此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後,兄弟就再也不能隨意,像以前那樣不分你我。
即便兄弟感情再好,也要分清楚,畢竟你們背後還有著各自的家庭和責任。而懂得分寸的父母,也不會拿兄弟感情來說事,因為他們知道,結婚後,父母就應該體面退齣兒女的生活。
然而張敏老公的父母,卻不懂得這個道理。又或者說,即便他們懂得這個道理,也不以為然,自認為那只是說說而已。
01、婆婆不照顧月子,不帶孩子,卻帶侄子來借住
張敏和老公黃偉結婚了五年,但這五年來,她卻認為自己說盡了委屈和心酸。然而這些委屈和心酸,她卻不能向娘家父母訴苦,只因為這一切都只不過是她自作自受罷了。
當初結婚的時候,張敏父母是嚴令禁止她和黃偉結婚。是張敏一意孤行,不惜頂著父母的反對嫁給了當時一無所有的老公。
雖然張敏為愛放棄的勇氣可嘉,可她在結婚的五年里,卻品嘗盡了衝動的苦果。因為老公是兩兄弟,而偏偏公婆只偏心小兒子,對黃偉這個大兒子卻十分冷漠。
哪怕後來張敏低聲下氣去討好婆婆,婆婆對她的態度也沒有好起來。以至於張敏懷孕生孩子,婆婆不來照顧月子,不來帶孩子,甚至還言之鑿鑿地說,誰生的孩子誰養,她沒有義務伺候兒媳婦月子。
說這話的婆婆,那時卻全副身心投入到小叔子的家庭里。出錢出力幫小兒子買房買車就算了,還自掏腰包去養孫子。對於婆婆的自私和偏袒,張敏有苦也只能往肚子裡咽。
孩子剛出生的前三年,是張敏最苦最累的日子。雖然父母幫著照顧了月子,可月子過後,父母就回了自己家,幫著哥嫂帶孩子。而張敏也不想父母因為帶外孫,而被兒媳婦嫌棄,自然也不敢再麻煩父母。
張敏辭職在家帶孩子,辛辛苦苦了三年,才終於把兒子送去了幼兒園了,自己也找了一份方便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工作,一家三口的日子才慢慢好了起來。
02、婆婆帶5歲侄子來玩,卻帶來大包小包,兒媳怒:我沒義務幫小叔養兒子
原以為自己家的日子好過了,但此時毫無交集的婆婆,卻突然帶著5歲侄子來家裡借住,說要玩一段時間。張敏雖然性格要強,可看在老公的面子上,她最終還是妥協了。
只是讓她沒有預料的是,婆婆帶著5歲侄子來的時候,還帶來了大包小包。看婆婆的架勢,是把兩個人一年四季的衣服和生活用品,也全都帶了過來。
張敏很不解,就小心翼翼問婆婆,你們只是來玩一段時間,怎麼還大包小包?坐車多不方便,也多礙事。可婆婆卻連連擺手道,一點也不礙事,以後他們就在張敏家長住了,生活用品和衣服不帶來,豈不是各種不方便?
聽到這,張敏才算是聽出了端倪,敢情婆婆是來長期住的,而且還帶著小侄子。
還沒等她開口,婆婆又接著說,你看小侄子五歲快六歲了,明年小學你們就給安排一下,以後孩子就跟著我在城裡住著上學了。他父母工作忙,也顧不上這個孩子,更何況農村教育資源也不好,還是城裡上學比較方便。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張敏氣得差點要吐血,原來婆婆是打了這樣的如意算盤。可婆婆又憑什麼這麼有底氣來要求她幫小叔子養兒子?養婆婆,她已經是看在老公對她好的份上。但養小侄子,又憑什麼?
張敏這次不打算妥協,她直接攤牌趕人,我沒義務養婆婆,更沒有義務養小叔的兒子,你們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我沒領過你一天情,自然也不會對你有半分義務。你要是氣不過,就去找你兒子盡孝,反正我沒有義務。
婆婆似乎沒想到,一向乖巧溫順的張敏,會如此不留情面,說趕人就趕人。老公也幫著求情,可張敏卻一概沒有理會。
自己如果真的接了這個事,那以後小侄子的讀書和教育,就全都落在她的頭上。但凡哪天她經濟能力不足,不願意養小侄子了,那就會成為婆家的頭號罪人,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婆婆罵罵咧咧地帶著小侄子走了,而老公也跟張敏冷戰了很多天,但張敏始終不肯妥協。自己的孩子,都顧不過來,婆婆還帶小侄子來添亂,這讓她如何能接受?
03、收留親戚家的孩子,要三思而後行
現在的孩子都金貴,所以父母都會千辛萬苦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可是自家的孩子,可以打罵,可以教訓,但別人家的孩子,卻說不得罵不得更打不得。
不管是出於兄弟情義,還是親戚面子,千萬不要收留親戚家的孩子。但凡這個孩子出了一點差錯,你們之間的兄弟情分和親戚情分,就不復存在了。
所以,人不要一味去做善人,更不要一味去做老好人。因為你這樣的老好人,到最後也會被人倒打一耙。更何況,婆婆都與你沒有半點恩情,你又何必惦記她對你老公的那些養育之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