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讓她沒有預料的是,婆婆帶著5歲侄子來的時候,還帶來了大包小包。看婆婆的架勢,是把兩個人一年四季的衣服和生活用品,也全都帶了過來。
張敏很不解,就小心翼翼問婆婆,你們只是來玩一段時間,怎麼還大包小包?坐車多不方便,也多礙事。可婆婆卻連連擺手道,一點也不礙事,以後他們就在張敏家長住了,生活用品和衣服不帶來,豈不是各種不方便?
聽到這,張敏才算是聽出了端倪,敢情婆婆是來長期住的,而且還帶著小侄子。
還沒等她開口,婆婆又接著說,你看小侄子五歲快六歲了,明年小學你們就給安排一下,以後孩子就跟著我在城裡住著上學了。他父母工作忙,也顧不上這個孩子,更何況農村教育資源也不好,還是城裡上學比較方便。
張敏氣得差點要吐血,原來婆婆是打了這樣的如意算盤。可婆婆又憑什麼這麼有底氣來要求她幫小叔子養兒子?養婆婆,她已經是看在老公對她好的份上。但養小侄子,又憑什麼?
張敏這次不打算妥協,她直接攤牌趕人,我沒義務養婆婆,更沒有義務養小叔的兒子,你們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我沒領過你一天情,自然也不會對你有半分義務。你要是氣不過,就去找你兒子盡孝,反正我沒有義務。
婆婆似乎沒想到,一向乖巧溫順的張敏,會如此不留情面,說趕人就趕人。老公也幫著求情,可張敏卻一概沒有理會。
自己如果真的接了這個事,那以後小侄子的讀書和教育,就全都落在她的頭上。但凡哪天她經濟能力不足,不願意養小侄子了,那就會成為婆家的頭號罪人,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婆婆罵罵咧咧地帶著小侄子走了,而老公也跟張敏冷戰了很多天,但張敏始終不肯妥協。自己的孩子,都顧不過來,婆婆還帶小侄子來添亂,這讓她如何能接受?
03、收留親戚家的孩子,要三思而後行
現在的孩子都金貴,所以父母都會千辛萬苦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可是自家的孩子,可以打罵,可以教訓,但別人家的孩子,卻說不得罵不得更打不得。
不管是出於兄弟情義,還是親戚面子,千萬不要收留親戚家的孩子。但凡這個孩子出了一點差錯,你們之間的兄弟情分和親戚情分,就不復存在了。
所以,人不要一味去做善人,更不要一味去做老好人。因為你這樣的老好人,到最後也會被人倒打一耙。更何況,婆婆都與你沒有半點恩情,你又何必惦記她對你老公的那些養育之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