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中國男籃有姚明,女籃則有鄭海霞。
1967年,鄭海霞出生在商丘柘城縣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
父母給她起的小名叫海霞,而她的大名叫鄭英華。
小女兒的出生,讓家裡又多了一張吃飯的嘴。
全家人的身高,無論是父母還是哥哥姐姐,都很正常。
然而鄭海霞的身高,從小就在蹭蹭往上長。
12歲那年,鄭海霞身高就達到了172厘米。
彼時,國內很多男性的身高,都達不到這樣的高度。
父母疼愛女兒,雖然生活艱苦,不過父母還是儘量照顧著女兒的飲食。
那時候每天吃飯,她的碗里總能多出一個雞蛋。
而父母和哥哥姐姐的碗里,是沒有的。
對於一個高個子的姑娘來說,能夠進入籃球隊,就是最好的選擇。
幸運的是,也正是在這期間,她被當地的體校選入了籃球隊。
在那個年代,她還沒有什麼能成為籃球明星的想法。
能夠順利地進入籃球隊,就意味著從今以後,父母不用再操心女兒吃不飽。
進入籃球隊後,鄭海霞非常珍惜被選中的機會,她開始拚命進行訓練。
但是因為個子實在太高,根本就沒有適合她穿的鞋子。
最初每天開始訓練的時候,這個高個子的姑娘,只能光著腳在球場上跑來跑去。
可是對那個時候的她來說,她並沒有感受到條件的艱苦。
相反,她每天都沉浸在能夠安心打球的興奮之中。
至於說在打球的時候,有的人向她射來異樣的目光,她更是不在乎。
直到有一天,一個木匠突然發現這個姑娘居然在光著腳打球,
於是就用自己的木工活兒,專門給她製作了一雙「木鞋」。
她就是穿著這樣的鞋子,度過了最初兩三年的訓練時光。
對彼時的鄭海霞而言,個子高只是她一項優勢,能否最終留在籃球隊成為職業的運動員,
還要看她接下來在球場上的水平和實力。
14歲那年,八一隊的主教練陳常鳳知道了鄭海霞,專門發掘了她。
這是鄭海霞人生得以遇到轉機的第一步。
又經過兩年多的刻苦訓練,在16歲那年,鄭海霞終於如願以償的進入了國家隊。
從此,她成為了一名職業籃球運動員。
彼時的鄭海霞雖然年齡還不是很大,但是個子高,身體也長得很結實。
在賽場上的鄭海霞,動作十分的靈活。
第二年,鄭海霞就成為了國家隊的主力中鋒。
當年的奧運會是在洛杉磯舉辦的,17歲的她,隨同中國女籃征戰奧運。
這也是鄭海霞進入國家隊後,第一次參加重大的國際賽事。
中國女籃不負眾望,預選賽奪得了第一名,並在最終的決賽中奪得了銅牌。
對中國女籃而言,這是最具歷史性的突破。
而在這突破之中,貢獻率最高的當屬鄭海霞。
她在賽場上投籃的命中率達到了59%,其投籃率在全隊一直排在第一位。
尤其是當鄭海霞第一次飛躍奔跑在國際賽場上的時候,
她矯健而又靈活的身軀,被國外的媒體形容為中國的長城。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獲獎歸來的鄭海霞,成為了中國女籃的驕傲。
彼時的她,終於可以擺脫身高帶給自己的局限和困擾了。
彼時的她,個子已經接近了兩米六,雖然說話的聲線很粗,
但是骨子裡,她也是一個女生,是一個愛美的小仙女。
那時的她正值青春年少,只要不是訓練或者在賽場上,
手腕上總是掛滿了各種各樣花花綠綠的小飾品。
從絲帶,到小鏈子,或者是各種裝飾品,只要是其他女生喜歡的,她也喜歡。
除此之外,到了愛美的年紀,她也和其他女孩一樣,喜歡各種漂亮的衣服。
沒有合適的話,她就想辦法找人定做。
除此之外,對籃球的熱愛,讓她在那些年,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訓練和比賽上。
尤其是在國家隊的時候,由於每年的賽事繁重,她幾乎沒有回過家。
甚至於每年春節,有時候她也不能回去。
每當這種時候,她就通過寫信的方式,寄託對父母的思念。
她感情豐富而細膩,每次給家裡寫信,總是報喜不報憂,希望父母在家裡能夠保重身體。
而隨著她的年齡漸漸增大,少女渴望愛情的心,也一點點地張開。
鄭海霞曾經說過,20歲出頭的時候,她有過屬於自己的愛情。
由於身體的特殊,另一半身材也很高,甚至比她還高出4公分。
兩個人在一起相處了兩三年。
但是,因為鄭海霞的身上匯聚了太多的光環,而另一半就是一個普通人,
所以內心一直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最終,兩個人還是選擇了分手。
男友寫給鄭海霞的分手信中,有一幅她自己畫的畫。
畫中是一棵大樹,而大樹的底下是一棵小草。
對於男友離開自己,彼時的鄭海霞很理解。
最終,男友選擇和別人在一起。
不過在此之後,兩個人還一直保持著朋友的聯繫。
由於彼此都太高了,適合的衣服和鞋子都沒有。
鄭海霞總是盡己所能,經常給他郵寄衣服和鞋子。
就連姚明在小的時候,由於身體發育得太快,根本找不到合適的鞋子。
姚明的母親也是籃球運動員,後來兒子身高瘋長,姚明還曾找鄭海霞借鞋穿。
或許,這就是高個子鄭海霞所面臨的最大煩惱吧。
20歲那年,北京成為亞運會的舉辦城市。
作為國家隊的一員,鄭海霞夜以繼日地進行著訓練。
可就在那個時候,她的母親突然病逝了。
母親的離世,讓這個姑娘承受了巨大的悲痛。
但是,為了不影響訓練,她在訓練場上,都是盡力克制著自己的情緒。
只有當每天的訓練結束,回到宿舍的時候,她才能一個人躲在被窩裡哭泣。
母親給予了她太多,而自從她走上籃球場上,
和她相聚的時間就已經大大減少了。
而隨著母親的離去,她所能做的,就是努力訓練和比賽,
爭取用最好的成績,告慰她的在天之靈。
於是在接下來的訓練中,她猶如發了瘋一般地拚命。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的亞運會賽場上,中國女籃成功奪得了金牌。
比賽結束後,鄭海霞帶著獎牌趕回了家鄉。
對鄭海霞而言,那一刻的眼淚中,飽含了一個女兒對母親深深的思念。
隨後在巴塞隆納的奧運會上,中國隊獲得了銀牌。
彼時的中國女籃,被稱為是「鄭海霞時代」。
因為她的打法靈活,快速應變能力高,再加上投籃率高,
讓鄭海霞以及她所代表的中國女籃,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世界的籃球賽場上獨樹一幟。
不過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時候,鄭海霞也已經二十七八歲。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常年的高負荷訓練,再加上身體本來就高於常人,使得她的身體和骨骼承受了巨大的負荷。
那個時候的鄭海霞,身體已經出現了多處傷病。
但是,鄭海霞依舊參加了1994年的世錦賽,並且還帶領中國女籃獲得了亞軍。
而她自己在當年的賽場上,投籃的命中率達到了80%以上。
此時的她,腦海中盤旋著的是兩年後的奧運會。
然而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她一身傷病的身體,
已經難以支撐她在賽場上的盡情馳騁了。
縱然如此,她還是帶著傷痛,站在了當年的奧運會賽場上。
這也是鄭海霞最後一次參加奧運會。
而就在當年,大洋彼岸的美國舉辦了第一屆的WNBA賽事。
作為世界知名的籃球運動員,退役之後的鄭海霞,加入了洛杉磯的火花隊。
雖然不能代表國家出場了,不過她還能以職業球員的身份,
繼續馳騁在自己鍾愛的賽場上。
在第一個賽季,她每場的平均得分達到了9.3分,籃板球為4.4。
而且,61.8%的命中率,讓她在賽季中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笑容可掬的模樣、高高的個頭以及在賽場上的靈活馳騁,
她一上場,就能引來全場觀眾最多的關注目光。
那個時候,球迷們親切地稱呼她是「大鯊魚」。
然而外界並不知道的是,此時她的身體已經難以支撐她的職業生涯了。
那是在1998年的秋天,第二個賽季的時候,一次訓練中,她的膝蓋和腰嚴重受傷。
醫生的診斷更是讓鄭海霞備受打擊。
新傷的粉碎性骨折,以往職業生涯中留下的骨刺和腰椎間盤突出的病根都非常嚴重。
醫生也沒有任何辦法,鄭海霞只能離開了心愛的球場。
回國之後,醫生做出的診斷結果和在美國時一樣。
彼時醫生的建議是,不能再打籃球了。
不過,鄭海霞依舊不想離開賽場。
1998年底,她正式擔任八一女籃的教練。
對鄭海霞而言,教練雖然是一個新的身份和角色,但是她也一定要做好。
雖然在籃球界赫赫有名,但是她的緣分卻一直未曾到來。
直到2007年的時候,40歲的她,突然收到了一封長長的表白信。
給她寫信的人叫徐慶華,是鄭海霞的粉絲。
對方不但個頭也有190厘米,而且和鄭海霞還是河南老鄉。
徐慶華在信中表示,自己當年在平頂山的體校里也打過籃球。
之後便去了深圳,在街道辦里擔任文體幹部。
就在那時候,他就已經從電視上開始暗戀鄭海霞了。
徐慶華知道兩個人的身份相差懸殊,
所以很多年過去了,他一直不敢把心頭埋藏的愛戀說出來。
那時候,他的家人和朋友也很操心他的婚事,給他介紹了很多對象,最後都被他拒絕了。
在徐慶華的心中,只有鄭海霞。他默默關注著鄭海霞的一舉一動。
有一次,鄭海霞到深圳參加活動,徐慶華正好在一場活動中見到了自己的夢中情人。
徐慶華知道,自己必須得果斷出擊了,否則抓不住機會,緣分就有可能流逝。
就這樣,他懷著忐忑的心理給鄭海霞寫了信。
他原本以為自己就是自作多情,鄭海霞不會理他。
但誰曾想到,很快他便收到了鄭海霞的回信。
就這樣,兩個人一來一往,開始了長達三年多的戀情。
對鄭海霞而言,能夠在40歲的時候和愛情相逢,
應該是自己最開心的事情了。
2010年的時候,這場愛情終於迎來了婚姻的終點。
兩個人分別在家鄉和工作地擺了喜宴。
在北京的喜宴,一共有60桌子。
對彼時的鄭海燕而言,那是她人生最為幸福的時刻。
一轉眼,鄭海霞步入婚姻的殿堂已經有11年了。
夫妻兩個很幸福,但是卻一直沒有要孩子。
鄭海霞坦言,家裡人的身高都很正常,而她自己的突然增高,應該是基因突變。
她不敢確定以後生下來的孩子是否健康,因此和丈夫商量後,決定不再生育。
彼時的丈夫,成了她身邊真正的陪伴者。
她的腿已經有些變形,外出行走,很多時候都需要丈夫的攙扶。
鄭海霞已經不能跑步,而且連長時間的行走也做不到。
但是她對籃球的熱愛依舊是熱忱的。
只要有各種籃球的公益活動,不管在哪裡,她都會去參加。
因為在她看來,當年的自己,正是憑藉著籃球才改變命運的。
如今的她在生活中,不拿籃球的時候,能靈巧地織毛衣。
有的時候,愛美的她還會在褲子上繡上卡通的圖案。
當年,她是第一個走出國門到美國WNAB打球的中國人。
那時候的科比,還是一個沒有球迷能記住的新人,就連奧尼爾,也是她的崇拜者。
一轉眼,二十多年的時間過去了。
歲月如梭,下了籃球場的鄭海霞,也找到了自己的家庭和幸福。
如今的鄭海霞,大多數時候穿唐裝,衣服也都是定做的。
不過因為是軍人,出席什麼活動在公開的場合,她穿得最多的還是軍裝或者運動裝。
在她看來,運動裝才是最符合她身份的衣服。
穿上一身運動服,她似乎又回到了當年在球場上肆意馳騁的歲月。
文|二十二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