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的母親也是籃球運動員,後來兒子身高瘋長,姚明還曾找鄭海霞借鞋穿。
或許,這就是高個子鄭海霞所面臨的最大煩惱吧。
20歲那年,北京成為亞運會的舉辦城市。
作為國家隊的一員,鄭海霞夜以繼日地進行著訓練。
可就在那個時候,她的母親突然病逝了。
母親的離世,讓這個姑娘承受了巨大的悲痛。
但是,為了不影響訓練,她在訓練場上,都是盡力克制著自己的情緒。
只有當每天的訓練結束,回到宿舍的時候,她才能一個人躲在被窩裡哭泣。
母親給予了她太多,而自從她走上籃球場上,
和她相聚的時間就已經大大減少了。
而隨著母親的離去,她所能做的,就是努力訓練和比賽,
爭取用最好的成績,告慰她的在天之靈。
於是在接下來的訓練中,她猶如發了瘋一般地拚命。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的亞運會賽場上,中國女籃成功奪得了金牌。
比賽結束後,鄭海霞帶著獎牌趕回了家鄉。
對鄭海霞而言,那一刻的眼淚中,飽含了一個女兒對母親深深的思念。
隨後在巴塞隆納的奧運會上,中國隊獲得了銀牌。
彼時的中國女籃,被稱為是「鄭海霞時代」。
因為她的打法靈活,快速應變能力高,再加上投籃率高,
讓鄭海霞以及她所代表的中國女籃,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世界的籃球賽場上獨樹一幟。
不過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時候,鄭海霞也已經二十七八歲。
常年的高負荷訓練,再加上身體本來就高於常人,使得她的身體和骨骼承受了巨大的負荷。
那個時候的鄭海霞,身體已經出現了多處傷病。
但是,鄭海霞依舊參加了1994年的世錦賽,並且還帶領中國女籃獲得了亞軍。
而她自己在當年的賽場上,投籃的命中率達到了80%以上。
此時的她,腦海中盤旋著的是兩年後的奧運會。
然而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她一身傷病的身體,
已經難以支撐她在賽場上的盡情馳騁了。
縱然如此,她還是帶著傷痛,站在了當年的奧運會賽場上。
這也是鄭海霞最後一次參加奧運會。
而就在當年,大洋彼岸的美國舉辦了第一屆的WNBA賽事。
作為世界知名的籃球運動員,退役之後的鄭海霞,加入了洛杉磯的火花隊。
雖然不能代表國家出場了,不過她還能以職業球員的身份,
繼續馳騁在自己鍾愛的賽場上。
在第一個賽季,她每場的平均得分達到了9.3分,籃板球為4.4。
而且,61.8%的命中率,讓她在賽季中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笑容可掬的模樣、高高的個頭以及在賽場上的靈活馳騁,
她一上場,就能引來全場觀眾最多的關注目光。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