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黃昏,張引帶著楠寶回到了家,黑漆漆的房子,骯髒的被褥讓張引更加心疼。等了好半天,楠寶的爸爸回家了,幾句溝通之後,張引發現這個中年男子智力存在問題。
與楠寶的父親溝通中,張引得知現在照顧楠寶的是楠寶的姑姑,可她生活不寬裕,上有老下有小。在得知老師要帶走楠寶的時候,楠寶的父親和他的姑姑都說:「我們沒有錢。」張引明確地告訴他們:「我不要錢。」
為了照顧這個孩子,她決定把楠寶接回家
張引說:「楠寶的父親雖然智力不健康,但他是真心對楠寶好,但他是個低保戶,沒有能力照顧楠寶。楠寶的幼年雖然很苦,但她有父愛,這種情感是不能割斷的。所以我接走楠寶的時候,和楠寶說:『去老師家住幾天。』」
把楠寶接到家之後,張引給楠寶準備了單獨的房間,她還特地做了大寶的工作:「這個小妹妹需要幫助,你能和我一起幫她麼?」大寶也和張引一起接納了楠寶。
當時的約定是每個周五張引把楠寶接回家,周末在張引家住,周一到周五回父親家。可每到周一楠寶都和張引央求:「張老師,我再住一天好麼?再住一天好麼?」一來二去,楠寶就變成常住張引家了。
「既然我管了,那就得管好。」自己花錢給孩子報補習班
把楠寶接回家,張引首先盡到了一名老師應盡的責任,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既然我管了,那就得管好。」
「我是個老師,我首先要保證楠寶的學習。」張引說,在教育上楠寶和自己家的大寶是一樣的,語文、數學、英語一樣不落。張引發現楠寶有繪畫的天賦,還給楠寶報了一個美術班。節假日的時候,張引特別忙,兩個分頭送孩子去上補習班,又分頭接孩子。
張引一個月大致有5000多元的收入,兩個孩子上補習班就佔掉了一半,再加上一家人的吃喝,張引成了月光一族。不過兩個孩子學習成績都提升了起來,兩年前,大寶考上了高中。今年,楠寶還因為成績優異,作為推薦生被推薦至長春市一所重點高中。
「老師,我叫你一聲媽咪行麼?」
作為教育工作者,張引深知給孩子開拓視野的重要性。
張引的父母退休之後搬到了北京,每年張引要去北京探親四次,每次她都把兩個孩子帶在身邊,她帶孩子們爬長城、到天安門廣場看升旗、逛故宮、游頤和園、參觀國家軍事博物館⋯⋯張引照顧楠寶的事得到了家人支持。在家人的支持下,張引又帶著兩個孩子去了上海、大連,甚至去了香港迪士尼大世界。今年楠寶被推薦至長春市的重點高中,作為獎勵,張引還帶著楠寶去了越南。
張引說:「在帶著孩子們出去開拓視野的時候,楠寶和張引說:『老師,我叫你一聲媽咪行麼?』我說:『你能叫的出口你就叫唄。』從此楠寶對張引的稱謂變成了媽咪。」
雖然楠寶叫自己「媽咪」,但張引對自己的定位仍然是一名老師。「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教她知識,是授業,而更重要的事給她傳道,要讓孩子們懂得孝心、懂得感恩。」
教孩子感恩親生父母她說自己不只是幫楠寶更是幫扶整個家庭
母親離開楠寶多年,楠寶對母親一直排斥,每次遇到楠寶的母親,張引就創造各種機會,讓楠寶和母親接觸。
記得一次在商場裡,張引和楠寶遇到了楠寶的母親,楠寶想要躲著走,是張引一把給拽了過來,張引還把這對母女倆撮合在了一起,拍了一張合影。
過去10年間,無論學習多忙,每個星期帶楠寶回家去探望父親是張引和楠寶的必修課。「父母給了你生命,你一定要感恩,長大了要贍養父母,照顧父母。」這是張引平常教導楠寶最多的話。
「其實幫楠寶不是幫楠寶一個人,楠寶將來學業有成,會贍養父母,會造福社會,他會成為她父母的希望,楠寶會撐起這個困難家庭的天。我覺得用十年做這樣一件事是值得的。如果將來還有這樣的孩子需要幫扶,我還會做。」張引這樣對自己的付出做出了評價。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