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店裡當學徒工,每天工作忙,工資並不多。
對於弟弟的喜好,當哥的都默默看在了眼裡。
每個月的工資,除了給父母一部分,剩下的他都一點點攢起來。
每個月留下的錢都不多,他攢了很久。
又過了兩年,陳楚生終於第一次捧到了吉他。
這是他哥哥用修車的錢,一點點攢來的。
握在手裡,陳楚生既感到高興,又對哥哥的付出充滿了濃濃的感激。
他開始每天瘋狂地學習,除此之外,他還唱歌和寫歌。
彼時,他最喜歡的歌手是黃家駒,
無論是每首曲子,再到不同的曲調和風格,他都很清楚。
當愛好變成實現理想的動力,那麼做什麼事情都會充滿激情。
兩年的學習,讓陳楚生打下了基礎。
18歲那年,他背著自己心愛的吉他,走進了一家酒吧。
家鄉並不能承載其他的音樂夢想,他開始尋找更遠的地方。
父親的一個朋友在深圳打拚,有一家餐廳,
2000年,陳楚生變成了餐廳里的一個服務員。
有時候接到送餐要求,他還會騎著小電驢送外賣。
在店裡的時候,其他服務員聊天打牌,他望著窗外的行人和車輛,只能懶懶地打瞌睡。
時間長了,他覺得這種日子太無聊,內心潛藏著的音樂夢再次滋生。
餐廳旁邊就是一個聲樂培訓班,工作一段時間後,他去報名了。
在家裡的時候,他就有過唱歌和學吉他的經歷,現在再學起來其實並不難。
他開始一邊練習寫歌,一邊學習電吉他,不長的時間就突飛猛進。
老師覺得他是一個可造之才,告訴他,在餐廳里端茶倒水沒前途,你應該去唱歌。
就這樣,端了三個月盤子的陳楚生,在吉他老師的介紹下,再次走進了酒吧里。
他還是要從酒吧里的現場演唱開始做起。
最初開始做的時候,經常會遇到被客人欺侮的情況。
那時候唱的歌曲,基本都是翻唱,什麼歌曲流行就唱什麼。
或者是來消費的客人想聽什麼歌曲,他就得唱什麼。
但是,一個歌手不可能每首歌都會唱,
除了不斷聽歌和學習之外,總會有幾首不會唱或者沒聽過的歌。
於是很多時候,有客人點了歌,他一下子唱不出來。
由於剛開始做,又沒什麼經驗,不知道該如何控場處理這種尷尬的時刻。
有的客人便會用言語侮辱,甚至還有的客人會直接把酒潑過來。
陳楚生覺得很受刺激,但是時間久了他便明白,責任不在自己。
酒吧的駐唱,讓他磨練了功底。
偶爾的時候,也會碰到電台或者電視台來做節目,他的歌也會有幸登上媒體。
一年之後的一天,下班後的他,去另外一個酒吧找一個朋友。
朋友的工作還未結束,閒來無聊的他,就在一旁幫著打起了手鼓。
恰巧台下坐了一個朋友認識的姑娘,
這姑娘還以為酒吧里來了一個新的鼓手,就多留意了一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