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住院女兒陪床,兒媳送2萬,母親:女兒白養,養老還得靠兒媳
有人說過一句話:子女跟父母的緣分分兩種,一種是來報恩的,一種是來討債的。
報恩的子女,父母固然會百般輕鬆,不需要花費多大心力,就能讓子女服服帖帖,感恩孝順。而來討債的子女,父母會艱辛百倍,因為你會發現,自己付出再多,在子女看來,也是理所當然的。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管是來報恩的子女,還是來討債的子女,對於父母而言,都是命中注定。
俗話說得好,子不嫌母醜,母不嫌子貧。可在有些時候,傷害自己最深的,莫過於身邊的親人和父母。因為,父母也會嫌貧愛富,父母也會物質勢利。這樣的父母,一旦被子女趕上,子女多數會苦不堪言。
01、父母嫌棄女婿家貧,不待見女兒
楊雯沒結婚之前,她就很清楚父母有些嫌貧愛富。尤其是比她大三歲的哥哥,終於如父母所願娶了城裡獨生女嫂子做媳婦之後,父母臉上的笑容就沒停過。
雖然為了娶回獨生女嫂子,父母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不但掏空了家底,還跟親朋好友借了不少外債在市中心買房,可父母卻依舊甘之如飴,並不曾認為嫂子有什麼不對。
相反,楊雯一直在外地工作,每月準時給父母寄回去3000塊錢,卻還被父母嫌棄女兒不夠盡心,每月只肯給3000。因此,當楊雯跟老公結婚之後,看到女婿家境很一般,父母對女婿的態度就變得很冷淡了。
雖然結婚後,楊雯依舊被父母要求每月給3000元生活費,但父母對他們的孝順和感恩並不曾感激。甚至還認為如果楊雯不選擇現在的窮女婿,楊雯可以嫁給更有錢的人,而他們也可以跟著享福。
父母的物質和勢利,不但傷害了老公,與此同時也讓楊雯這個親生女兒,很是為難。因為,老公和婆家都認為楊雯父母太過分,楊雯再繼續補貼娘家,他們就讓楊雯凈身出戶。
02、母親住院女兒陪床半個月
為了安撫婆家和老公,楊雯不得不縮減了父母的生活費,從3000縮減到1500。可婆家安撫好了,但父母卻更不滿意,認為楊雯果真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成了外人,跟婆家一條心了。
楊雯無話可說,只能默默接受了父母的問責。因為老公家境一般,結婚的時候,楊雯根本不敢要求婆家給彩禮買婚房。婚後三年,她和老公才攢齊首付,買了第一套房子。
然而,她掏空全部家底買了房子之後的半年,母親卻因病住院了。因為母親幫著哥嫂帶孩子,疲勞過度,引發了一系列的老人病,醫生建議住院半個月,徹底檢查全身,防患於未然。
楊雯聽說母親病倒之後,連忙把孩子託付給婆婆,自己連夜趕到了醫院。看到只有父親陪在身邊,楊雯心疼壞了,跟公司請了半個月,專心在醫院陪床照顧母親。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因為買房掏空了家底,楊雯一時半會也拿不出什麼錢,只是跟朋友借了3000塊錢給父母。而父母拿到3000塊錢的時候,臉色有些難看。
楊雯雖然覺得有些對不起父母,可沒錢寸步難行,她覺得自己都寧願扣錢請假來伺候母親,也算是另外一種補償吧。
03、兒媳拿來2萬,母親:女兒白養,養老還得指望兒媳
直到母親住院快半個月,嫂子拿來了2萬塊錢,父母的臉上才露出了笑臉。尤其是母親,得知嫂子請了半天假特意來送錢,感動得都差點要哭了起來。
可嫂子只待了10分鐘,就把2萬塊錢交到父母手上,再交代完楊雯要好好照顧父母,就匆匆忙忙離開了。旁邊病床上的老人,還特別羨慕母親,說你的兒女真孝順,女兒來陪床,兒媳來送錢。
母親卻不甚贊同地說,要說孝順,還是兒媳婦。女婿家窮,來來回回就給了3000塊錢。可兒媳婦家境好,一出手就是2萬。唉,說到底,女兒白養了,沒出錢沒出力,養老還是得指望兒媳。
楊雯以為母親是謙虛的,不願意在人前誇她。可誰知道,母親私底下也是如此認為的。在他們看來, 誰出錢多,誰就最孝順。而冒著被老闆炒魷魚,被老公離婚的風險也要來伺候母親的她,卻成為了不孝女,白眼狼。
楊雯心裡很不是滋味,而母親卻還在跟旁邊的病床津津有味地談論著兒女孝順的問題。想到母親生病,就只露過兩次臉的哥嫂,再想到自己一天24小時全天候守著母親,楊雯承認自己心態不平衡了。
沒等母親康復出院,楊雯就給哥嫂分別打去電話,讓他們來陪床,說自己伺候了大半個月,也盡到了為人女兒的孝心。畢竟父母喜歡他們,偏心他們,他們一來伺候母親,母親的病情或許會好得快一些。
楊雯回去公司銷假之後,就沒有再過問母親由誰來照顧。母親不是一直標榜兒子兒媳孝順又大方嗎,那就讓他們來好好伺候吧。即便他們沒辦法親自來照顧,哥嫂還有錢請護工。
楊雯承認自己心態酸了,也對父母的態度心寒了。可為人子女,她做到了自己應盡的義務和孝心,其餘的就交給時間去說話吧。
今日話題:
你認為楊雯的做法可取嗎?
半夏解語:剖析婚姻情感,教你讀懂人心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