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宣發後,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群體,稱為「樂子人」,雖然沒有什麼底氣,但遇到對原神好的聲音,總是回復「歐泡時間到」等針對性嘲諷語句,該群體可能與時代有關,有機率在其他地方產生。
服飾產品:
耐克即使爆出辱華黑料,依舊有不少人不計前嫌購買,被戲稱為「跪族」。
對於服飾產品的飯圈,作者了解較少,不敢舉例論證,望補充。
總結:大多數企業產品的優劣處客觀性較強,使得粉絲間衝突產生的話題性也極高。
其他事物的飯圈
抽象事物的粉絲群體可稱得上自古以來源遠流長。
每個人都有不同喜好,通常情況下,我喜歡吃茄子,你喜歡吃豆腐,算不上飯圈。但有人深愛臭豆腐,偶爾做出一般人不做的行為,有的行為會遭到反感,算得上飯圈。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論語·述而》
孔子算得上《韶》樂的鐵桿粉絲了,但《韶》並不是人。
目前作者最為了解的其他事物飯圈主要是歷史人物粉和音樂粉,音樂粉和歌星粉絲重合,這裡列舉朝代粉,朝代粉通常涵蓋帝王粉。
秦漢唐宋的朝代粉往往不與其他朝代相爭論,其中唐朝粉絲最多,漢朝其次,這兩個普遍認為,即使歷史了解較多的人也不會與其爭論,但遇到細分的皇帝粉也會產生論戰。宋朝被嘲諷得較熱烈,以至於宋粉更容易發出低素質言論。
元朝基本沒有粉絲,而明粉和清粉間的論戰極為激烈,由於清粉總是模糊清軍對漢人的屠殺等暴行等原因,會出現不少人表示「我不是明粉,但遇到清粉我就是鐵桿明粉「
最受關注的朝代三國各國都有,吳粉最少且往往不粉帝王孫權,蜀粉和魏粉論戰最多,喜歡三國歷史的更多地粉蜀,而對三國沒什麼興趣的人往往與魏粉站隊。
飯圈與消費主義
我在這裡拋出我的觀點,就是現代的飯圈與消費主義是綁定的。
很多數碼粉絲尤其是PC部件粉認為自己參與飯圈是在給自己和大家省錢,實則不然。
PC部件粉非常關注PC部件的性能表現,這在實質上促進了其購買相應的產品。手機粉更甚,除了需求外購買多台相應廠商產品外,甚至購買競爭廠商的產品挑刺。
服飾產品飯圈與消費的綁定程度極高,極為典型,隨處可見。
單機遊戲某一版圈粉玩家後,自然會去購買下一版。
不典型的,騰訊的QQ微信盈利點極低,於是將用戶推廣到王者榮耀、和平精英里,願意消費的自然是騰訊社交圈這一變相飯圈中喜愛遊戲的人。
之前提到的原神,由於玩家的喜愛,被玩家推薦來的高消費力玩家多,營收也極高。
明星聯動代言產品對粉絲消費的促進效果極強,而這種促進往往不是生活所需。《青春有你》中將練習生投票方式放在商品奶中,粉絲大量購買牛奶又用不上而丟棄,造成極為嚴重的物質浪費乃至環境污染,被官媒批評,文化部和廣電封殺,最後還修正了相關立法。
個人的自我修繕
上述許多具體情況反應的是一個人普遍的特性,某一種飯圈現象在其他飯圈以及非飯圈中都會存在。
其實以正常的思想行為喜歡某個影視明星、歌手、產品、軟體和其他事物,沒有給他人帶來困擾,通常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如果對某事物的「粉「言論,並不基於能被外界承認客觀事實,以承認自己不客觀為妙,以免引發論戰。
遵紀守法永遠是對人最低的要求,作為任何人或事物的粉絲,不能做到這個,稱得上不配為任何人和事物粉絲。
對於飯圈邊緣非粉絲的罵戰人,請根據自己的理論所信任的你信任即可,事實上也是你會採取的行動,這點懷疑不起來,思想行動不一致多了就再難一致。持有某個觀點同時,想好與持衝突觀點者交流時,言行是否合適,其觀點不衝突部分是否可考慮,自身觀點是否欠妥,怎麼妥善修改觀點。希望你不會因前兩層使自己陷入不體面境況。
上述是UP主兩個月前的思修論文,現在看來還是有些不合理的地方
即使如此,UP卻還是不能免俗地參與了原神玩家的集體心碎,並以充足的感情去爭鋒相對,感到十分痛苦,放棄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