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解剖手法得當,心臟是不是可以短暫被拿出來幾秒?」
看到這條消息,胡建明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手指再往上劃,諸如此類的話還有很多——
「手上的動脈具體在哪個位置?越具體越好」「跳崖跟跳樓二選一,你們選什麼?」「我以前吸過煤氣,投過海,割過腕,沒死成,算是福大命大還是上天要繼續折磨我?」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胡建明根本不願意相信這世界上竟然還有「約死群」這種存在,而他之所以會發現這種群,原因就是自己21歲的兒子突然自殺了。
2018年6月7號,舉國上下都在為著一場高考牽動神經,這場考試是許多人的未來,也是許多人的當下,但是對於鄭州的胡建明來說,這一天的意義卻更加灰暗:他永遠地失去了兒子。
胡青21歲,陽光開朗,身材高大,儼然已經是一個男子漢的模樣。在胡建明心中,兒子一直都是十分懂事聽話的樣子,雖然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是至少他為人善良勇敢並且很有上進之心,一直都是他的驕傲。
他從來沒有想過兒子居然會毫無徵兆地自殺,被發現的時候身邊還有兩具屍體,年齡與他差不多,他們的父母趕到的時候,與他一樣在悲痛和震驚中幾乎肝腸寸斷。
胡建明自問不是個迂腐之人,對於年輕人經常所說的抑鬱症也沒有不相信的感覺,他知道年輕人的壓力大,很多情緒需要排解,所以如果自己的孩子有抑鬱症的話自己一定會幫孩子走出來,但是胡青在他面前表現得實在是太正常了,一點都不像是有抑鬱症的樣子,這一切對他來說發生得太過突然,沒有任何做準備的機會。
警方趕到現場之後同樣為這種場景感到心痛,但是三人一起跳樓的情景十分怪異,讓人不得不想起在此之前發生的一些事件,因此警方分別調查了這幾人的手機,果然發現他們都在同一個人數多達500人的約死群裡面。
胡建明用自己的手機登上了兒子的QQ號,剛登錄進去就收到了許多條群消息,看著這些充滿了消極意味的話,胡建明內心受到了震撼。
胡青在這個群裡面的代號是青鳥,他此前發言不算活躍,但是在這個群裡面,胡建明看到了他突然自殺的真正原因,那是他從來都沒有想到的原因。
雖然胡建明很少將胡青與其他孩子比較,但是胡青自己是一個心思十分敏感的人,小的時候他成績很好,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到了初中之後因為沉迷網絡世界而「墮落」,那幾年胡建明與他之間的矛盾很深,父子感情遭到了重創,不過胡建明只是恨鐵不成鋼,心裡哪捨得真對兒子失望,到了高中的時候,胡青改掉了之前的壞毛病,胡建明還是將他當成自己的驕傲。
三年時光過去,曾經成績名列前茅的胡青淪為了班裡的差生,最後也沒有考上好大學,偏偏這個時候他遇到了自己的初中同學,當年這個同學各方面都不如他,後來卻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學校甚至特意拉上了橫幅祝賀。
所謂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看著昔日在自己身後的人突然到了自己難以企及的高度,胡青覺得自己特別失敗。他不是個沒有志向沒有思想的人,正因為明白自己荒廢了光陰、辜負了期待,所以他覺得自己活得很沒意思,很沒有成就感。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這種消極的情緒在他加入這個群之後被無限放大,一開始的時候他只是好奇,在群友們的聳動之下,這種情緒和壓力逐漸成為了造成他抑鬱症的根源。他深陷在這種自責中國無法自拔,在家人朋友面前看起來沒有任何異常,實際上心裡早就升起了一株關於自殺的火苗,群友們一點一點澆灌著這株火苗,直到他真的和其中的兩人相約自殺。
胡建明看完了因果之後無比心痛,他在群裡面發送了一句「我是青鳥的父親,他已經去世了」之後,群內突然出現了一陣歡呼。在這裡,沒有人為一位少年的離世感到心痛,他們反倒覺得他做了一件「英雄事件」。
有人說「死了好,結束了在這世間的痛苦」,有人說「真羨慕他終於解脫了」,還有人說「他果然言出必行,現在已經在重新投胎做自己的路上了」。
這些話極其不負責,這種言語背後的思想也極其不負責,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說出這些話的人自己也身處絕望之中,正因為這樣,胡建明不忍心看著這些年輕的孩子就這樣隕落,他轉換著一個又一個身份,在群里一次又一次地安慰著那些想要輕生的少年。
一個人想要尋死路的時候,慾望最強烈的時間只有15秒,如果在這15秒鐘成功進行了挽留,一條生命或許就會得到挽救,胡建明就這樣成為挽留了4條生命,他在這4個人自殺之前用關心和陪伴打消了他們的念頭,對此,他感到欣慰,但是他覺得遺憾:如果當時胡青在自殺之前有人站出來勸他哪怕一分鐘該有多好啊。
鄭州17歲少年突然跳樓,父親翻看兒子手機,竟發現500人約死群,群里的人大部分都是17歲-25歲的青年。其實這些人絕大部分沒有受過太多苦難,只是因為自己將自己困在了一種情緒裡面。
這時候如果有人能夠幫他們一把,他們或許可以從這種情緒中看到生機,所以你我任何人的一句鼓勵的話,或許就可以成為他人活下去的理由,常懷善意,這個社會才能更加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