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打工掙錢全給弟弟,累出病來了讓我出醫藥費,想的美」

2022-03-02

「你們打工掙錢全給弟弟,累出病來了讓我出醫藥費,想的美」

01

中國傳統文化信奉祖先,因此國人對於傳承和延續總是有些特殊的感情。

在老一輩的觀念里,生兒育女大多都是為了傳宗接代,由此,重男輕女這種不平等的思想一直延續了下來。

為此,許多條件很差的家庭,有了女兒後還是會繼續生孩子,直到生出一個男孩。

除了傳統的延續香火,也有些人為了養兒防老生很多兒子,想著以後多一個人來贍養自己。

而無論哪種情況,在父母的眼裡,男孩子都是"親生"的,女兒都是"外人"。

小琳就生在這麼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里。

02

小琳的家庭條件並不好,除了弟弟,家裡還有一個姐姐,小琳排行老二。

可能就是傳說中老二的魔咒,小琳是家裡最不受待見的那一個,從小都是好東西先給弟弟,然後是姐姐,最後才是她;和弟弟有了衝突,挨打的也是她。

記得有一次,姐弟三個人在家,父母下地幹活兒了,弟弟淘氣,玩耍的時候不小心把家裡的鏡子打碎了,晚上父母回來,都沒問怎麼回事兒,對著小琳和姐姐就是劈頭蓋臉一頓罵。

父母認為,就算鏡子是弟弟打碎的,也是兩個姐姐沒有看好他,而弟弟一點過錯也沒有。

在小琳的記憶里,童年只有父母的不公平和打罵,以至於她對父母和弟弟沒有什麼感情,成年後也就只和姐姐有些來往。

由於家庭條件不好,姐弟三人都早早的輟學了,早些年年紀小的時候,小琳和姐姐也都是在家幫忙種地,弟弟就坐在一旁監工,手指頭都不動一下。

父母種地都是看天吃飯,收入微薄,養活三個孩子很吃力,所以小琳和姐姐一成年就去外地打工,掙錢養家了。

起初的幾年,姐妹兩個把除了生活費剩餘的錢都寄回了家裡,家裡的生活也都不成問題了,但是隨著弟弟長大,要求越來越高,姐妹倆掙的錢,已經不夠弟弟一個人揮霍了。

小琳從小性格比較剛強,知道了弟弟不僅沒出來打工,還肆意花她的錢,立馬給母親去了電話:"以後我就每個月給你們固定的生活費,弟弟有手有腳,要花錢自己掙去!"

母親聽了自然不樂意了,父母姐姐掙錢給弟弟花天經地義的,小琳這樣的不配當姐姐。

那之後,小琳用自己掙的錢學習進修,認憑家裡怎麼電話轟炸找她要錢,她都不理了,逢年過節也不願意再回家。

再見到父母的時候,是在小琳租房的門口,電話聯繫不上,父母乾脆通過姐姐找到了小琳的住處,這次是為了弟弟家孩子的事兒。

弟弟前幾年談了個女朋友,女孩子懷孕了,父母本來挺開心,白撿了個媳婦兒和大孫子,但是孩子出生以後,又要奶粉又要尿不濕,兒子也沒有工作,靠小琳和姐姐每個月給的那點生活費,實在難以負擔。

老兩口只能來找小琳,想讓小琳把這幾年的積蓄拿出來,補貼弟弟家。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小琳想都沒想,給了母親兩千塊錢,定了車票把他們送回了老家。為了避免再被打擾,小琳搬了家,連姐姐也沒告訴。

過了幾年,突然有一天,小琳接到了姐姐的電話,讓她去醫院,說是母親心絞痛住院了。小琳按照姐姐給的地址到了醫院,看到了多年未見的父母和弟弟,還有一個不認識的女人和小男孩,想來就是弟弟的媳婦兒和孩子了。

醫院說母親的病是勞累過度引起的冠心病,已經是比較嚴重的階段,需要手術治療。

父母的意思是手術費由姐妹倆承擔,這幾年小琳工作比較順利,掙的錢也比較多,希望小琳多出點,至於弟弟,本來也是父母養,沒有什麼錢,就不出了。

聽了這樣的安排,小琳呵呵一笑:"你們為了養活弟弟一家,把身體累壞了,要看病了來找我?你們對我付出過什麼?弟弟才是你們的孩子,養了這麼多年,也該為你們付出一下了!"小琳扔了張一萬塊錢的卡給父親,轉身離開了醫院。

也許有人認為小琳做的太絕,一點兒也不顧念親情,再怎麼說生病也是她的母親。

但是,如果小琳成長在一個有愛的家庭里,她還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嗎?

03

一:重男輕女是父母對家庭的一種不負責任。

孩子年幼的時候,是最需要關愛和建立安全感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沒有感受過親情,成人後也會出現很多問題。

親情是需要培養的,如果從來沒有感受過愛,如何有能力去愛別人?就好比我們從來沒有吃過蘋果,又怎麼會知道蘋果好吃。

在重男輕女的環境下成長的女孩子,性格上會有很多缺失,一般會出現兩種極端的性格。

一種是過於膽小,自卑,懦弱,唯命是從。這樣的性格,在成人以後,也不會有多少改變,會因為害怕失去那一點點的親情,無節制的順應父母的要求,即使那些要求超出自己的承受範圍。

就像歡樂頌里的樊勝美,看似高傲堅強,實際軟弱自卑,對家裡的付出早已透支,讓她無法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對於婚姻的目標也只是找個有錢人,最終也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而另一種,則是上文中小琳這樣的性格,懷疑,冷漠,對感情不敏感。這樣的性格實際是一種過度的自我保護,對於以後的社交以及婚姻,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父母常常以為,給孩子吃飽穿暖就是養育了孩子,而忽略了情感的陪伴;重男輕女的父母,是對家庭的不負責任,毀掉的是孩子的一生。

二:女兒應該勇敢的跟重男輕女父母說不。

我們的傳統觀念中,父母給了子女生命,即便父母對子女不好,子女也不能怨恨父母;正所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在古代,不聽父母發話就是大逆不道。道德禮法對我們的禁錮太深,以至於無法讓我們在是非對錯間做抉擇。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老的錯誤的觀念,我們也應當丟棄掉,不要一味的墨守成規。

孩子自出生以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她們的價值也不是父母給與的,而是自己努力得來的。

有些人,總是拿命運來做說辭,說自己生在一個這樣的家庭里,能怎麼辦?總不能看著父母一大把年紀,因為弟弟的問題沒法安享晚年吧。

父母因為將弟弟寵上天導致他沒有生存的能力,這本身就是父母的錯,這個錯並不需要做女兒的去買單,女兒要做的就是離開這個環境,去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一味的順著父母的要求,把自己壓垮。

而有些人,即使想拒絕父母的要求,又怕被世俗異樣的看待,也只能作罷。

她們給自己上了一層名為"孝順"和"親情"的枷鎖,困住了自己。但是生活是自己的,外人能看到的,向來只是他們想看到的。

他們沒有經歷過不公平的對待,沒有經歷過親情的缺失,也無法體會長期被壓榨的壓力和痛苦;他們也不理解在重男輕女的吸血鬼式父母眼中,女兒只是工具,有用的時候拿來用,沒用的時候可以隨時丟棄。

所以不要在意那些人的看法,對於拒絕父母無理的要求時,不要內疚,不要害怕旁人的閒言碎語,往後的人生還很長,沒有享受過親情,也不要被這所謂的親情所累,活好自己。

文/無筆


相关文章

  • 70歲老人對子女說:我們不需要你們的陪伴,少來幾次就是孝順
  • 3000退休金40萬存款,拒絕兒媳找的工作,我見不到孫子了
  • 中專同學聚會,班長問大家退休金,我說9000,當晚被踢出同學群
  • 離婚後,我把新女友帶回老家,侄兒驚叫一聲跑了:不好了,狼來了
  • 小姑子總在後半夜跑我家貼面膜,直到我換了一把鎖,我家才清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