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本演員,在日本演藝圈摸爬滾打了8年沒有火,來到中國專門演日本 鬼子,火了。之後又回日本演中國人,獲得很大成功。
這樣「曲線救國」的發展,奇妙而「狗血」。
這個成功的演員,就是矢野浩二。
今天以他3個影視劇,來說他演藝生涯的3次轉變。
矢野浩二
一、在中國演日本人
矢野浩二,今年1月已經過了50歲生日,鮮為人知的是,在中國演藝圈小有名氣的他,曾在日本演藝界摸爬滾打了8年。
18歲高中畢業,他進入一酒館打工,後聽人建議,自己長相不錯可以拍電影,就去了東京闖,8年,在東京給演員當助理,干雜活,拎包跑腿打掃衛生,偶爾在片場跑跑龍套,這就是他的演員生活。
懷抱演員夢想,但就是當不了演員。毫無優勢,為何選他演主角?
曾一度,他演AV的心都有了。畢竟演員要吃飯啊。
後來,一個來自中國的橄欖枝遞了過來,問他要不要去參加中國一個電視劇的拍攝。吃飯要緊,當然要去啊。
這就是後來的《永恆戀人》。他飾演男一號日本留學生,雖然沒有火,但他進入了中國影視圈。
圈子在中國你知道的,很重要。
很快,他以認真的工作和誠懇的交往,贏得同行尊重,《走向共和》向他遞來第二個機會,演的是明治天皇。
兩部都沒有讓他火,原因很簡單,語言不行。
二、在中國演日本 鬼子
日本人在中國演戲,語言是天生第一道坎。他必須跨過去這個,否則別想在中國混。
他報了語言班,苦學中國話。揚長避短,很快又有了片約,根據其特點優勢,讓他演的是日本 鬼子。
這就是2001年的《記憶的證明》,演的是反面一號男,日本 鬼子。此片出人意料的讓他獲得了飛天獎。從此在演藝界打上了日本 鬼子的標籤。
《小兵張嘎》《烈火金剛》《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等,越來越多的抗日影視劇,請他去演鬼子。
起初他還很滿足,很快發現很無趣,鬼子都是按照中國式印象演的,什麼死啦死啦地,八嘎,等,日本人不會這樣說,但他必須按照劇本上的演,他自嘲是在演「鬧劇」。
這還沒啥,他發現所有他演的鬼子,都是在做各種各樣的惡,然後以各種方式死去。持續的仇恨,是演鬼子久了心理上不可承受之重。
他有了自己的經紀人後,開始挑片子,鬼子不想再演了。一次,有個片子讓他演的是一個日本臥底,偷偷把情報提供給國 軍,最後被日軍揪出來,五花大綁,嚴刑逼供。
這個角色他感覺很好,再也不是那種雪地里強姦婦女的鬼子了。
然而,在中國演抗戰片,不管是臥底還是鬼子,只要是演日本人,最後都會死,只不過以前死得很猥瑣,現在死得很悲壯。
就這,他已經很知足了。
三、在日本演中國人
一個日本人在中國演日本 鬼子,在日本演中國人,這聽著很奇葩,似乎也很難,但事實上,演藝界就吃這路。
獨特的「反串」,是一條脫穎而出的捷徑。
在中國演日本角色出名之後,他有意接幾部演中國人的片子,以改變自己的形象,拓寬自己的演藝領域,比較滿意的是《盛宴》里,自己扮演了一個地下工作者。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有了在中國演中國人的經歷,他發現自己無意開拓了另外一個市場:日本公司開始邀他演中國人。
這是個極大的利好,在中國演日本人,自己優勢明顯;同樣,在日本演中國人,自己也是獨一無二,這太戲劇性了。
有日本媒體贊他是在中國最成功的日本人,他在日本報紙上還開設了自己的專欄,刊登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所感。他在日本也紅了。
2016年,他在日本拍攝的電視劇《警視廳·搜查一課長》開始播出,裡面飾演的是一個日本刑警。
2017年,他在《賣房的女人》中演一個到日本買房子的中國人。劇中,他起初對9000萬日元的房子沒什麼興趣,但聽說房子的門牌號是808室,頓時兩眼放光,立即買下。
飛春讀傳特意找到這個片段來看,說實在感覺他現場說的普通話,仍然舌頭拉不直,聽清尚可,流暢就別說了。
不過,日本人演中國人,重在演,而不在說,其神態舉止,一言一行,還蠻有中國味兒的。
不管怎麼說,矢野曲線成功的演藝模式,給了很多人啟示,越來越多的日本年輕人,效仿他走這樣一條路子。
對任何人來說,成功都是不可捉摸的艱辛,這裡面有幸運,有機遇,更多的還是個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