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有婦之夫在情人屋裡被殺,情人9次承認有罪,卻無罪釋放?

2023-08-12     昀澤     4561

張法官反覆查閱此案卷宗,並多次到案發小區現場調查,發現了小區後有一處矮牆,通往小區外部的多處道路,而且這處矮牆並不在視頻監控範圍內,這就從側面驗證了陶某的無罪辯解是有可能發生的。

紀實:有婦之夫在情人屋裡被殺,情人9次承認有罪,卻無罪釋放?

因此,張法官在2013年3月25日作出了無罪判決,當場釋放了陶某。

這個判決一出,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被害者70多歲的老母親直接去法院堵門大罵張法官,說她這樣的判決會遭天譴的。

社會上也是流言四起,說什麼的都有,有說兩人是親戚關係,有說張法官肯定是收錢了。

但是張法官堅持自己的判斷和良心,並表示願意接受上級機關和輿論的監督。

沉冤昭雪,真相大白

就這樣,判決過後,張法官一直頂著巨大的壓力,她也懷疑過自己是否做了正確的判斷,直到兩年後的深夜裡的一個電話,她徹底釋然了。

一起盜竊案的主謀黎某在審訊過程中,承認在兩年前自己入室搶劫殺了一個人,這個人正是冉某。

據黎某交代,他就是從小區的那處矮牆翻入小區,入室搶劫,被冉某發現後,激情殺人。

經過警方多方比對,兇器上的指紋和DNA與黎某完全符合。這樣一來,就證明了法院當時判決陶某無罪是正確的。

真相大白,對張法官的質疑也就全部消失了。民眾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陶某說的都是真的。

紀實:有婦之夫在情人屋裡被殺,情人9次承認有罪,卻無罪釋放?

案情終於水落石出了,小編覺得它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有很多。

1.法院應該堅持證據裁判原則,不受外界干擾和影響。

在這個案件中,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就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不受冉某波家屬和輿論的影響,作出了公正裁判。

他們啟動了非法證據排除程序,查看了現場,調查了證人,發現了陶某的供述與現場勘查不符,兇器上沒有陶某的指紋和DNA,因此判決陶某無罪。

這是對法律和正義的尊重,也是對被告人和受害人的尊重。

如果法院隨意判決陶某有罪,就可能導致冤假錯案的發生,讓真兇逍遙法外,讓無辜者蒙受不白之冤。

2,公眾應該理性地看待司法判決,不要輕易下定論和指責。

在這個案件中,由於陶某多次承認自己殺人,而且與死者有婚外情,很多人先入為主。

覺得她是小三,本來就不道德,就認為她一定是兇手,對法院判決無罪感到不滿和憤怒。

紀實:有婦之夫在情人屋裡被殺,情人9次承認有罪,卻無罪釋放?

他們沒有仔細了解案件的真相和證據,沒有尊重法院的專業判斷和程序公正,而是憑藉自己的主觀臆斷和情緒化的態度。

對法院和法官進行攻擊和詆毀。這樣的做法是不理智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它不僅會給司法機關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和困擾,也會給被告人和受害人家屬造成更大的傷害。

我們應該相信法律的力量,相信司法機關的公正性,相信真相終將大白。

3,有些媒體為了博眼球,什麼都寫,作為媒體應該客觀公正地報道案件事實,不要製造輿論壓力和誤導。

在這個案件中,有些媒體在報道時,沒有全面準確地反映案件的真相和證據,而是片面地強調陶某的有罪供述和婚外情,忽略了法院的審理過程和判決依據,甚至對法院和法官進行質疑和指責。

這樣的報道不僅會誤導公眾的認知和判斷,也會干擾司法機關的正常工作,影響司法公信力。

媒體作為輿論的引導者和監督者,應該恪守職業道德,尊重事實和法律,不要為了迎合觀眾的喜好或者製造話題而歪曲或者誇大事實。

不要為了抓住眼球或者博取同情而偏袒或者詆毀當事人,不要為了表達觀點或者發泄情緒而攻擊或者質疑司法機關。

希望以後大家都理智吃瓜,你對此事怎麼看呢?說出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