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其他韓團由公司嚴密控制的社媒內容,BTS在社交媒體上定期更新的成員日常為粉絲提供了多重的情感聯結方式。
早在2013年,就有BTS的粉絲帳號自發翻譯BTS社交媒體上的韓語內容,將BTS的影響力輻射到更多的群體。
2018年5月,BTS在美國《Billboard Music Awards》中連續兩年獲獎「Top Social Artist」
2022年7月30日,BTS發布的vlog中,粉絲會看到熱愛藝術的金南俊在瑞典度過看展的假期。在其他vlog里,粉絲可以看到不同的成員穿著隨意地去看牙醫、開車、獨自在異國旅行等日常。7月5日凌晨,BTS成員田柾國因為想粉絲了,和seventeen成員金珉奎一起直播了兩分鐘。
BTS 不迴避談論當今年輕人面臨的困境,也坦然討論自身的問題,試圖以此建立與粉絲的共情。2021年9月,成員金南俊直播慶祝了自己的 27 歲生日。粉絲問他的精神狀態,他回答說 "每天都在戰鬥",不會輸給抑鬱症,也不會放棄。此外,閔玧其將自己的心理健康描述為「寒冷的天氣」,「負面情緒來來去去」,他說,他依靠音樂來反省自我,並鼓勵人們勇於分享,而不是悶在心裡。
這些日常提供了了解偶像幕後狀態的窗口,滿足了粉絲從多方面了解偶像的慾望。粉絲感嘆:「很多愛豆有點太精緻的感覺。而套(BTS)會把很多面,好的不好的,都展現出來。土土的,很可愛。」
這樣隨意的「日常」是BTS的特色。精心運營的社交媒體內容,讓BTS吸引了大量來自全球各地的粉絲,如今,他們的推特粉絲已經有4800萬,油管更達到了7590萬。
防彈少年團在2011年加入Twitter,目前擁有4800多萬名的粉絲
當然,他們在音樂上的才華,也不可否認。在商業化歌曲之上,他們拓展到了韓團音樂鮮少觸及的社會問題。第一張專輯的主打歌《No More Dream》,以第一人稱吐露了韓國年輕人在殘酷的升學考試競爭中,逐漸熄滅的夢想,批評了韓國的教育制度。
可以說,從出道開始,BTS就致力於做有社會意識的藝人。
事實上,BTS成員還各有鮮活的形象與人設,樂於就弱勢群體、性別矛盾、時政、公益等問題發表個人觀點。
2018年,他們還參與馬丁·路德·金逝世50周年的紀念活動。
這一點,與歐美社會主流價值觀無疑是契合的。
03
娛樂的政治
可以說,BTS是通過邊緣群體打入主流。
回頭來看,他們的確一直嘗試獲得主流的認可,並且成功了。BTS第一首登頂美國公告板的單曲Dynamite的MV中,舞擔朴智旻的舞蹈致敬了流行樂天王麥可·傑克遜的經典舞蹈動作。而麥可·傑克遜的侄子塔傑·傑克遜也在歌曲發布的當日發推表示支持。
邊緣與主流融合的里程碑式標誌,是2018年,聯合國拋出的橄欖枝。是年,BTS受邀在聯合國大會上就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發言。
當地時間2018年9月24日,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防彈少年團(BTS)出席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無限一代」活動
BTS爆火歐美,還有一層不可忽視的文化政治的因素——他們的亞洲身份,以及他們對30歲以下年輕人的影響力。這也是聯合國所看重的。
在白人至上的西方價值體系中,非白人的娛樂需求是被忽略、擠壓、鄙視的。身在美國的非洲裔和拉美裔,是BTS最大的粉絲群體,這似乎並不是偶然。
BTS的亞洲身份,給這些邊緣群體帶來了反抗白人語境的娛樂選擇,因此,BTS在種族矛盾語境中似乎天然帶有政治性。
這樣看來,BTS粉絲頻繁參與美國的政治活動,並不是簡單的飯圈現象。
2022年5月31日,防彈少年團受邀在美國白宮發錶針對亞裔仇恨犯罪問題的演講,並與美國總統拜登見面
BTS的崛起,也不得不讓世界注意到這些龐大、沉默的人群。
事實上,BTS的粉絲有97%是女性(2022年數據),她們絕大部分是有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女性,可以說,BTS的形象是為這樣的粉絲群體打造的。
在《Dynamite》的官方MV中,飽和的多巴胺色調和精緻的妝造,營造出抓眼的視覺效果,而MV中使用的場景和復古道具,比如馬路上飛馳的古董車、色彩油潤的草原上瀑布般涌動的彩色煙花,將這首歌放置在一個幻想的世界裡。
在這個MV中,活潑歡樂地歌唱舞蹈的精緻偶像們,被放置在不存在的場域裡,毫無威脅地歡迎觀眾的注視。
文中配圖部分來源於視覺中國,部分來源於網絡
編輯 | 阿樹
排版 | 八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