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楠跟李大明結婚前,曾對他說:「我是我姐養大的,以後我必須管她,你要不同意,咱們就算了。」李大明也承諾了,他們這才結了婚。
劉曉楠八歲的時候,父母離婚了,她和姐姐劉曉琴都跟著父親。母親是外地人,離婚後就沒來看過她們了,平時也根本就不會打那麼一個電話過來,後來父親出去打工,也是一去不回了,她們跟著年邁的奶奶生活,他跟著奶奶生活的時候生活也還是非常的艱苦的,因為奶奶也是體弱多病,一天到晚也還不能多動,家裡也沒有很多的錢,平時的話隔一段時間能夠吃一頓好的就非常的不錯了。當時,村裡人都說,她們的父親其實是覺得她們拖累了自己,於是索性一走了之。但是誰也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到底是因為什麼事情才會一走了之的,這麼多年一點音訊都沒有。
奶奶是個要強的人,憋著一肚子氣發作不了,也沒有人可以說話,平時就一個人辛辛苦苦的生活,還要帶幾個孩子,有時候真的是想想都覺得非常的生氣,最後把自己氣死了。那年,劉曉楠八歲,劉曉琴十四歲。村裡人商量著,該不該把她們送到孤兒院去,可劉曉琴堅決不同意,她說:「我有妹妹,妹妹有我這個姐姐,我們都不是孤兒,我們也有自己的家,哪兒也不去。」村裡人問:「那你們怎麼生活呢?」劉曉琴說:「有我在,妹妹就餓不死。」
劉曉琴當時正好在讀初三,一畢業她就輟學了。家裡雖然有幾畝田,可她才十四歲,一天忙下來也幹不了多少活。在村裡人的幫助下,她只留下一畝地,其他的都租了出去,這樣多少有點收入。
但菜園子她必須要自己種,這樣一年的菜錢省下來了,吃不完的,她還可以拿到集市上去賣。為了能賺錢,她什麼辦法都想過,什麼苦都吃過,她也從來就不害怕吃苦,累一點也是沒有關係的,所以說,只要是能賺錢,她什麼都願意干,劉曉楠不忍心她這麼辛苦,不想讀書了,但被她厲聲喝止。對劉曉琴來說,她可以容忍妹妹一切,但不能容忍她不上學,因為自己不能讀書,已經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妹妹身上。
憑著劉曉琴的努力和村裡人的幫助,劉曉琴漸漸長大。二十歲的時候,她跟一個男人相愛了,那是個很好的人,也願意繼續供劉曉楠學習,可是,他父母不同意。
劉曉琴一開始很傷心,後來設身處地一想,覺得他父母不同意也很正常。劉曉楠正在讀初三,她的成績很好,這樣下去上大學沒什麼問題,但也就是說,還得供她七八年,這至少需要十幾萬,正常的、理智的父母都不會容許兒子這麼做。所以,當他含淚提出分手時,劉曉琴立即就同意了。
劉曉楠很生氣,要去找他理論,但她攔住了,說:「我們確實是困難,但並不意味著別人就必須要同情和遷就我們,站在他們的角度,他們完全沒有錯。」劉曉楠哭著說:「姐,以後即使所有人都不要你了,我也肯定不會離開你的。」
劉曉楠後來上了大學,她不知道這些年姐姐錯過了多少次婚姻,姐姐從來不說,只讓她安心讀書,別的事少管。劉曉楠很認真地讀書,畢業後就留城工作了,兩年後,認識了孫成。
孫成是這個城市裡的人,劉曉楠一開始覺得這樣挺好的,落了戶,自己也是城裡人了。可等到要談婚論嫁時,她突然想到了一件很嚴重的事,這裡離老家有六百多公里路,如果自己嫁過來,怎麼照顧姐姐?姐姐已經三十歲了,還是單身。姐姐從十四歲起,用十六年時間養育她,結果她沒半點回報,就要遠離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該怎麼辦?劉曉楠問了自己的閨蜜們,有的讓她結婚,以後多照顧姐姐就行了,有的說這不可能,六百多公里呢,何況結婚後還要生孩子,做家務,哪來的時候回去看姐姐,還是分手吧。
結婚,就意味著她照顧不到姐姐,她不忍心,可是分手,她又不捨得,茫茫人海中,遇到一個情投意合的人是多少不容易呀。
她思來想去,給姐姐打了個電話,說起了這事。劉曉琴在那邊半天沒有吭聲,就在劉曉楠以為她睡著了時,她長長地嘆了口氣,說:「我照顧你,不是想讓你心理有壓力,只要你認為對方合適,喜歡就嫁吧,我沒有意見的。」劉曉琴雖然是這樣說,但劉曉楠聽出了她那一聲長嘆里,隱藏著無窮的遺憾和感慨,一時間,她淚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