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麼情況下,和睦相處的一家人能突然反目,甚至是老死不相往來?
想來,無外乎「金錢」。
記得曾看過這樣一段話:「錢帛進珠籠內收,若非出道少貪求。親朋道義因財失,父子情懷為利休。」
當今社會,因為錢而鬧掰的人不在少數,有朋友,有愛人,亦有至親。
世人常說,人性經不起考驗,在面對大的誘惑時,人性往往會不堪一擊,即便是昔日裡再親切的人,也會變得面目可憎。
不可否認,每一個人遇到事情時首先都會為自己考慮,尤其是在「利益」面前,我們很難再表現得謙虛、大度,畢竟,誰會不喜歡錢呢?
但凡事都要有一個度,因為慾壑難填,特別是一家人之間,更是需要把握好分寸,有時候,過分地在利益方面斤斤計較,非但很難達到自己的「目標」,反而還會損害與家人之間的感情,給一個家庭帶來不必要的矛盾。
02
王阿姨最近就是因為「錢」的問題和兒媳小陳鬧得臉紅脖子粗。
王阿姨家拆遷,按照老房子面積的倍數分了三套房子和42萬塊錢,在和老伴兒商量之後,王阿姨於是決定給兒子、兒媳一套面積最大的房子(107平)和30萬塊錢,給未出嫁的女兒一套面積最小的(75平),剩下的房子和錢則留給自己和老伴兒。
對於王阿姨的做法,兒女也都理解,畢竟對他們來說,此時的「資產分配」完全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
王阿姨的兒子,已經有一套正在還著房貸的房子,是三年前結婚時王阿姨花了21萬為他買的婚房,至於小女兒,她這幾年上班,也攢了一些錢,正想著多努力一點,力爭在結婚前給自己買一套小房子。
原本王阿姨想的是若是兒女都沒有異議,那就按照她所說的去辦,這樣光明正大的做法,既能讓他們一家人之間沒有什麼隔閡,也能避免以後兒女之間鬧一些不快。
誰知,就在王阿姨開開心心地正打算分房子的鑰匙時,一直默不作聲的兒媳小陳突然就開了口:
「媽,我說句不該說的,小倩過不幾年就該嫁人了,你這時候給她房子,恐怕不合適吧?以後你未來的女婿也得準備房子不是?」
聽到這番話,不僅王阿姨,就連她的兒子阿坤都有些意外,他當即就給小陳使了使眼色,只不過,對於他的舉動,小陳全都裝作沒看見。
王阿姨想了想,便笑著問了兒媳小陳一句,「小倩是要嫁人,可是我們當爹娘的,也得要給她備點嫁妝呀!你嫁過來這幾年也看到了,倩倩對我們兩個老的都很孝順,沒少給錢、買東西。不能小坤結婚時,我和你爸可以花錢給他買房、買車,到了小倩這裡就什麼也不給她準備了吧?」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