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親家一起做生意、一起照顧孫輩、一起抱團養老,都別計較,以和為貴。
04
第三,過於頻繁的聯繫。
過多的聯繫,其實是以愛的名義,互相綁架。
比方說,婆家遇到了任何事情,都要丈母娘家來幫忙,雖然兩家人聚集在一起,很熱鬧,但是丈母娘不一定樂意。萬一丈母娘另外有安排,她對婆家就會特別反感,覺得自己吃虧了。
還比方說,兒女家買了新房子,親家都趕去幫忙。公公喜歡雪白的牆壁,老丈人喜歡稍微暗一點的顏色,兩個人爭執不下,反而把裝修的事情搞砸了,家庭矛盾也升級了。
老祖宗勸導我們,「物極必衰」。
當親家之間的感情太熱情了,就會走向冷淡,甚至引發仇恨。就像一朵鮮花,開到了極致,就註定要凋謝。
每個人,都有個性。親家不是「血脈相連」的親戚,鬧翻了,個性會變成犟脾氣,沒有人願意低頭。
05
第四,宣揚家庭里的醜事。
俗話說:「家醜不能外揚。」
親家、兒女的小家,累加在一起,就是一個大家庭。
聰明的人,不管家裡出現什麼問題,都會包容,不會對別人宣揚。
兒女吵架了,有離婚的徵兆。這時候,父母帶著偏袒的心態,到處宣揚女婿或者媳婦的過錯,對兒女離婚,只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親家的家庭出現了危機,需要幫助,不需要「指指點點、冷眼旁觀」。把「危機」當成談資,就是掐別人的痛處,把感情往外推。
自己家的醜事,不管親家是否知道,都不要在聚會的時候提起,即便要說出來,也是點到為止。你可以管好自己的嘴,但是沒有辦法管好親家的嘴。
口是傷人的利器。當親家之間,宣揚家醜,以後就沒有辦法好好說話了。最可憐的是,兒女夾在中間,左右為難,連一句公道話也說不出來。
06
結束語。
朱光潛先生在《悲劇心理學》中寫道:「近而熟悉的事物往往顯得平常、庸俗甚至醜陋。但把它們放在一定距離之外,以超然的精神看待它們,則可能變得奇特、動人甚至美麗」。
人與人交往,最恰當的距離,就是不遠不近地守望,中間隔著一層薄薄的霧氣,把瑕疵掩蓋起來,把朦朧的美感亮出來。
親家之間的感情,如何處理,需要從這幾個方面著手:提高個人的修養,任何時候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說極端的話;學會主動低頭,不讓矛盾升級;放手兒女,讓他們扛起家庭的「責任」;保持禮尚往來,但不計較禮物是否貴重;接受家庭之間的差異,不強行改變;不和別人的大家庭比較,戒掉攀比心。
親不親,一家人,冤家宜解不宜結。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