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神陳奕迅唱過許多經典曲。
有一首,他遺憾。
神專《U87》的主打曲《夕陽無限好》。
夕陽無限好音樂:陳奕迅 - U 87
本以為這首會奪下當年的年度金曲獎。
結果,輸了。
有記者採訪陳奕迅,問歌里開頭第一句的「歌后」是不是指梅艷芳?
陳奕迅反問,香港能有幾人稱得上經典歌后?
2020陳奕迅線上慈善演唱會
直到今天,陳奕迅都不敢看他與梅姐最後的一次合作舞台。
在那次舞台上,她拖著病體提攜他:
「陳奕迅是一個很有天才的人,只是我們還未發掘的到,未來的日子,他必定讓你們看到他的另外一面。」
每每看到這一段,陳奕迅都忍不住落淚。
他說自己很後悔,感謝的話當時為什麼不多說幾句。
不止陳奕迅,還有太多太多的人念著梅姐的恩。
例如,當年得梅姐恩惠的娛樂圈小角色江志強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大製片。
他說,自己必須要拍一部電影報恩。
用了七年,於是便有了它——
《梅艷芳》
Anita
2021.11.12
>>>>荔園有女
《梅艷芳》里,有個片段記憶最深。
19歲的梅艷芳被問到藝齡。
她有些不好意思,也略帶悵然:
「15年。」
4歲首秀,荔園登台。
為了養家,本該拿玩具的年紀,不得不拿起話筒和姐姐賣唱。
奔波於魚龍混雜之地,讓她早早就知道酒場規矩,看到歡場心酸。
梅艷芳(右)與姐姐梅愛芳(左)
圖源:網絡
電影里有一段,梅艷芳去夜總會登台唱歌。
國語歌粵語歌日語歌信手拈來,控場能力了得,博得滿堂彩。
無人可知,那種不符年齡的老練與世故,是她用韶華換來的。
她曾說:
「如果有機會,我想重新再過一遍人生,不過這個人生要從十幾歲開始,十幾歲前的人生就不要了,太苦了。」
所以,當她在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演唱徐小鳳的《風的季節》時。
人們驚嘆於一個19歲的姑娘怎會唱出詞曲里的沉沉哀傷。
她的19歲抵過太多人的半生。
風的季節(1982第一屆新秀歌唱比賽現場)音樂:梅艷芳
一向刁鑽古怪的黃霑毫不猶豫地打出了史無前例的滿分。
眾望所歸,梅艷芳拿下了大賽冠軍。
如今再看,這場大賽仿若是一個岔路口。
我們不得而知,邁入娛樂圈於她而言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唯一肯定的是,梅艷 芳的爆紅,是香江一個從未有過的奇蹟。
彼時的香港演藝圈人才輩出,競爭激烈,新秀全靠默默無聞地熬,才有一番天地。
「張國榮也要熬八年」絕非一句空口戲言。
幸得服裝設計師劉培基的保駕護航。
接連打造出《似水流年》的豪邁男兒,《壞女孩》的叛逆先鋒,《妖女》的嫵媚風情……
梅艷芳每每出現必掀起一陣狂潮。
就像電影里,唱片經理蘇孝良指引梅艷芳時說的那樣:
「慢歌唱的不是悲傷,是唏噓,快歌唱的不是興奮,是反叛。」
梅艷芳絕不落俗的歌一首接一首。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22歲,首得十大勁歌最受歡迎女歌手,之後蟬聯五屆。
27歲生日宴上,她宣布不再領取競獎類音樂獎。
樂壇不止有她梅艷芳,她要為其他後輩留機會。
35歲獲香港樂壇最高榮譽獎金針獎,歷史上最年輕得主,該記錄至今未被打破
那時的香港,藝人想要立住腳,多棲是必備技能。
上天是偏愛梅艷芳的。
她有的不止是驚人歌技。
21歲,初次觸影的《緣份》,獲得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24歲,首擔女主的《胭脂扣》,為她拿下雙料影后。
不到三十歲,梅艷芳已經成為歌影雙後。
人人都知,文藝片有了絕對成就,不見得 商業片可以輕鬆涉獵。
文藝和商業好似天然築了一道壁壘,演員很難兼顧,兩全其美。
又是梅艷芳破了「鐵律」。
和成龍合作《醉拳2》,和周星馳合作《審死官》,和杜琪峰合作《鍾無艷》。
票房飆紅,讓她多了一個稱號—— 「喜劇女王」。
《醉拳2》
《審死官》
《鍾無艷》
可轉眼,她拍《男人四十》,你也很難出戲。
聽她背《前赤壁賦》時,看她眼裡浸滿了迷戀、迷失、迷茫……
那一刻,你不得不承認,她是個天才。
其實,演藝圈從不缺「才」。
也偶有「奇才」。
但有多少人恃才傲物最終泯然眾人?
我們見過了太多。
梅艷芳從不認自己有「才」,她只認自己有「情」。
>>>>寵愛阿梅
現在,你很難再看到一個藝人可以不做頭等艙,然後跑到經濟艙和伴舞一起玩。
再難看到一個藝人在自己的豪宅里專門空出一間房放粉絲的禮物。
哪怕是疊的紙星星,或者一張紙片都好好收藏。
更難看到一個藝人半夜跑去給流浪漢送被子,流浪漢被嚇到,她抱著被子在後面追。
出身草根的梅艷芳,懂得小人物,也甘做小人物。
圈內也是,談起梅艷芳,沒一個人不說她好。
作為前輩常常提攜後輩,她說這是本分。
她知演藝圈的百花齊放,是要互相成就的。
「拉踩」這個詞放到過去,簡直是個笑話。
周星馳是圈裡出了名的性格乖張,但他和梅艷芳在一起時,總會舒服的大笑。
張國榮獲金針獎時,梅艷芳穿著便服跑上送花,兩個人一起蹦蹦跳跳。
成龍最愛和梅艷芳拌嘴。
《醉拳2》里,梅艷芳演了成龍的小媽,之後她沒少吐槽。
成龍也頂討厭她遲到,好幾次氣到要發火,但一看她的戲立馬氣消了。
只能感嘆:「真的好,沒辦法啊。」
可以說,演藝圈裡每個人都能翻出一件與她有關的趣事。
她的人緣里,從沒虛情假意,都是友情歲月。
所以,當她成為香港演藝協會唯一一位女會長時,娛樂圈最團結。
她牽頭組織香港藝人集體聲討「東周刊事件」,譴責無良媒體。
她赴內地商談合拍片份額,推進兩地的文藝交流。
甚至,在病危之時,非典之際,她牽頭髮起《1:99音樂會》號召香港歌手演出為病患籌款,加油打氣,凝心聚力。
楊千嬅說過梅艷芳精神,兩個字—— 「大愛」。
2002年的極夢幻演唱會上,梅艷芳說:
「在這圈中我認為我得到的一班歌迷的愛和我的朋友,在圈中我得到的友情,是勝於一切的。」
助陣嘉賓張國榮說:
「珍惜珍惜,這種東西不是平常人得到的。」
他是她的「張國矮」先生,她是他的「梅艷竹」小姐。
芳華絕代,傾國傾城。
他們都是如此珍惜,珍貴。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同榮迷一樣,梅艷芳的粉絲也齊心聚力做了不少事。
梅艷芳走後,歌迷們將自己與她的故事合集湊成了一本書,叫《Anita With》。
人們才知,原來她的溫柔不止於此。
給歌迷成立助學金。
擔心天太晚不安全,邀請探班粉絲去家裡睡。
看到女孩子被欺負,她上前,「他有沒有欺負你,有就跟我說,你知道嗎?女孩子不可以讓男人欺負。」
多年之後,粉絲團」芳心薈「牽頭拍了粉絲電影《拾芳》來紀念。
電影粗糙,但情義動人。
是啊,他們的青春曾被這樣的人溫暖過,怎麼可能放得下。
還記得《梅艷芳》里,一個細節特別戳心。
她的大房子裡經常聚了一群人玩樂。
大家鬧哄哄的,她才能安心入睡。
她成了很多人的大姐大,卻很少機會做小女生。
她柔軟的總叫人疼惜。
黃霑痛心寫下悼文:
「沒有人,可以開過那麼多演唱會。也沒有人,會在身患重病的時候,再在紅館連唱八場。然後赴零下溫度的日本,拍露肩廣告。她的鬥志,令人肅然起敬。雖然我們未必人人同意她這樣做。不過,梅艷芳從未要求我們同意。她只要求我們寵她。愛她。這我們全做過了。」
可惜,還有太多的人來不及寵她,就沒機會了。
>>>>夕陽之歌
說實話,作為傳記電影來講。
《梅艷芳》是不合格的。
雖然知道梅艷芳經歷的都明了,她的故事裡有些無可奈何的不可說。
但拋開這些來看,這部電影仍有弊病。
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抽離感。
選取新人演員來演梅艷芳無可厚非,但是不斷穿插的真實影像,讓觀眾剛準備接受設定時,立馬出戲。
同時,導演沒有能力用劇情來填充和引導。
導致新人生澀的表演欠了些複雜。
而這份「複雜」恰是梅艷芳的魂之所在。
不滿三十歲,既能靈氣斐然,又能駕馭滄桑。
可以說,是梅艷芳定義了「百變女王」。
煉造出這份「百變」,背後必然有無數次苦楚心酸的掙扎。
如若略去掙扎,空洞的悲傷落寞,便經不起一點打量。
可作參考,《金枝玉葉2》算是梅艷芳的半個自傳片。
在裡面,她叫方艷梅 (名字倒過來就是她本名)。
一個叱吒藝壇的女皇,巔峰之際隱退流浪。
她走過很多地方,只為尋覓難得的單純。
她看著學校門口,少男少女的簡單情愫,她嚮往,懷念。
看完《金枝玉葉2》,我想你會理解,為何她有過那麼多深情,離開之前唯獨要再見下初戀。
不是遺憾,只是珍念。
梅艷芳的歌里,《女人花》傳唱最高,但她最不願唱這歌。
苦戚戚,慘澹淡的。
這不像她。
女人花音樂:梅艷芳 - 芳蹤乍現(台北演唱會實錄)
她獨愛《夕陽之歌》。
而這首歌恰是翻唱自初戀近藤真彥的《タ燒けの歌》。
歌里沒有悲苦,全是豪邁。
夕陽之歌音樂:梅艷芳 - 梅艷芳經典金曲演唱會
這才是她,坦蕩的追愛,絕不自憐自艾。
一定要抓住,一定要珍惜。
為愛付出,絕不後悔。
重病之際,她依舊給自己安排了工作。
摯友劉培基勸她,她只說:
「一定要做,不做沒得做了。」
她計劃用演唱會告別歌迷,電影告別影迷。
電影,她聯繫上了江志強監製的《十面埋伏》。
不料病情加重, 為她專門寫的角色,到底換不換?
張藝謀:「不換,等。」
梅艷芳一直拖人帶話,「我還有機會」。
一直到11月底時,她說,別等了,演不了了。
一個月後,噩耗傳來。
張藝謀還是留下了那個角色。
片尾打上了一行字: 「謹以此電影緬懷梅艷芳小姐」
她的最後留給了歌迷。
告別經典演唱會,在香港紅磡開足八場。
80磅的衣服,與她一般重,她依舊昂首挺胸,傲視群雄。
即便要離去,也要像個戰士一樣,磊落瀟灑地離去。
少有人知的是,那時的她因癌細胞轉移到了肝臟而出現嚴重的腹水,腰圍比平時大了幾圈,演出服為此每一場都要改大尺寸。
她是強撐著走上舞台的。
可,你看不出她有半點病態。
她在台上和老友閒聊打趣,提攜後輩語重心長,還跪在地上接過歌迷送來的禮物。
一切好似跟之前的演唱會沒什麼不同。
誰能料到,這會是最後一面。
這場演唱會最大的不同,只有最後一幕。
她穿上了婚紗。
少見笑得有些害羞。
「我穿婚紗好看嗎?」
「我穿婚紗不是第一次,不過沒有一次屬於我自己,這可能是我一生的遺憾,但我有你們的愛,我的遺憾都忘了,我把自己嫁給音樂,嫁給你們。」
她緩緩邁上台階。
曲畢。
揮手。
告別舞台,告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