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艷芳(右)與姐姐梅愛芳(左)
圖源:網絡
電影里有一段,梅艷芳去夜總會登台唱歌。
國語歌粵語歌日語歌信手拈來,控場能力了得,博得滿堂彩。
無人可知,那種不符年齡的老練與世故,是她用韶華換來的。
她曾說:
「如果有機會,我想重新再過一遍人生,不過這個人生要從十幾歲開始,十幾歲前的人生就不要了,太苦了。」
所以,當她在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演唱徐小鳳的《風的季節》時。
人們驚嘆於一個19歲的姑娘怎會唱出詞曲里的沉沉哀傷。
她的19歲抵過太多人的半生。
風的季節(1982第一屆新秀歌唱比賽現場)音樂:梅艷芳
一向刁鑽古怪的黃霑毫不猶豫地打出了史無前例的滿分。
眾望所歸,梅艷芳拿下了大賽冠軍。
如今再看,這場大賽仿若是一個岔路口。
我們不得而知,邁入娛樂圈於她而言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唯一肯定的是,梅艷 芳的爆紅,是香江一個從未有過的奇蹟。
彼時的香港演藝圈人才輩出,競爭激烈,新秀全靠默默無聞地熬,才有一番天地。
「張國榮也要熬八年」絕非一句空口戲言。
幸得服裝設計師劉培基的保駕護航。
接連打造出《似水流年》的豪邁男兒,《壞女孩》的叛逆先鋒,《妖女》的嫵媚風情……
梅艷芳每每出現必掀起一陣狂潮。
就像電影里,唱片經理蘇孝良指引梅艷芳時說的那樣:
「慢歌唱的不是悲傷,是唏噓,快歌唱的不是興奮,是反叛。」
梅艷芳絕不落俗的歌一首接一首。
22歲,首得十大勁歌最受歡迎女歌手,之後蟬聯五屆。
27歲生日宴上,她宣布不再領取競獎類音樂獎。
樂壇不止有她梅艷芳,她要為其他後輩留機會。
35歲獲香港樂壇最高榮譽獎金針獎,歷史上最年輕得主,該記錄至今未被打破
那時的香港,藝人想要立住腳,多棲是必備技能。
上天是偏愛梅艷芳的。
她有的不止是驚人歌技。
21歲,初次觸影的《緣份》,獲得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24歲,首擔女主的《胭脂扣》,為她拿下雙料影后。
不到三十歲,梅艷芳已經成為歌影雙後。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