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男女雙方的家庭差距,會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兩人婚後的生活狀態。每個人的人生閱歷、眼界、經歷都有所不同,就算是一對相愛的夫妻也是一樣,這些因素同樣也會影響夫妻兩人的生活狀態。
在一個新組建的家庭里,兒媳的學識和眼界與婆婆都有明顯差距,這些則是造成婆媳關係是否和諧的重要因素。兒媳與婆婆如果能夠做到互相理解,丈夫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這種方法才能使一個新家庭慢慢步上正軌,過上幸福的生活。
29歲的李盼與老公劉東結婚已有三年,在婚後的這三年時間當中,李盼覺得是自己人生中過得最差的三年。
結婚以後,並沒有發現婚姻能夠帶給自己的美好和幸福,取而代之的則是生活當中的種種無奈。一段婚姻經歷了三年,最後因為丈夫劉東不記得自己的生日,這仿佛是壓倒了李盼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兩個人的婚姻結束了。不過兩人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了離婚不離家。
李盼和丈夫劉東從小就認識,兩人在同一所學校上完了小學,又一起上了中學、高中、大學,用青梅竹馬形容兩人一點都不過分。
兩人在上高中時戀愛,當時李盼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異,幾乎每次考試都能進入學校里的前10名。可是劉東的成績就非常一般了,高考後沒有考上名校,李盼為了能夠與劉東在一起,放棄優異的高考成績,選擇和劉東進入了一所三等大學。
兩人順利大學畢業以後,劉東帶李盼見了未來婆婆,劉東的母親見到兒媳時覺得非常滿意,兩人就這樣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順利舉行了婚禮。
不過在外人或婆家看起來,這場婚禮的確舉行的非常順利,但順利的原因還是因為李盼一家一直對婆家退讓。
結婚時劉東家並沒有出彩禮,聲稱要把錢留下給兒子和兒媳買房,李盼父母堅決不同意,但是李盼還要堅持嫁給劉東,婚後雖然房子買了,但是兩人結婚過後婆婆也住了進去,李盼雖然很抗拒與婆婆在一起生活,但沒辦法,有些事不能說出來,否則會破壞家庭關係,只能忍讓。
在婚後生活里最讓李盼受不了的是,每次出現婆媳矛盾時,丈夫劉東都偏向自己的母親,次次讓李盼給婆婆道歉,這讓她感覺到自己在婆家仿佛是一個外人,長時間下來在李盼的心裡堆積了很多怨氣,但又沒辦法與別人訴說。
當時李盼為了能夠順利嫁給丈夫,在不要彩禮這一問題上選擇和丈夫站在一邊,最後甚至都和父母決裂,現在內心的這些委屈根本不敢和父母說,更不敢讓父母知道自己在婆家過得不好。
可能是見自己的兒媳好欺負,婆婆在日後的生活中對李盼做的越來越過分了,這讓李盼對婆婆與丈夫的忍耐值變得越來越低,剛剛結婚時,原本以為能夠指望老公,讓老公站在自己這一邊,或許可以讓婆媳關係更和諧一些,但現在看來只能離婚才能結束這種生活。
由於不想再次面對自己的父母,或害怕讓父母看笑話,離婚以後的李盼與丈夫沒有分家,與丈夫商量暫時住在婆家。丈夫劉東一想也是,剛結婚沒多久就離婚自己可能也會讓別人看笑話,便同意了妻子的請求。
兩人領完離婚證,李盼頓時覺得生活當中沒有了壓力,放鬆的感覺迎面而來,日子也過得更加舒心了,婆婆說了一些讓她不開心的話時,李盼誰也不用顧忌,該懟就懟。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但是好巧不巧,兩人離婚僅僅只有一周時間,婆婆下樓跳廣場舞時把腿摔骨折了。按照當時流動的計劃準備出門旅遊,但看到自己母親摔骨折了後便要取消旅遊的計劃,畢竟劉東現在沒有任何資格讓李盼幫忙照顧自己的母親。
可是婆婆卻說話了:「兒子,你不用管我,想去旅遊你就去旅遊,讓我兒媳婦兒辭職在家照顧我,反正他的工資本來就不高,就別讓她上班了。」劉東聽到這裡不知道說什麼好了,畢竟和妻子已經不是夫妻關係,想讓李盼辭職簡直是天方夜譚。
李盼聽到這裡立馬開懟:「我早就不是你家人了,平時能叫你一聲婆婆是看得起你,你還想讓我辭職照顧你,讓你兒子出去旅遊,想都不用想。」
李盼在沒有離婚時可能不敢對婆婆說出這樣的話,但是現在的李盼早就不屬於婆家人,聽到婆婆說這樣的話,李盼氣不打一處來,以前發生過的種種事情讓她爆發了。
在李盼的想像當中,婚姻需要兩個人共同經營,生活中的大小瑣事需要兩人共同承擔,只要婆婆能看到這些問題就不會讓她選擇辭職,卻偏心的讓兒子出去旅遊。
夫妻兩人只有處理好了生活當中的各種瑣事,才能把日子過得幸福,在劉東與李盼的這段婚姻當中,劉東並沒有擺正處理婆媳問題的一個態度,讓妻子在婆婆的不斷施壓下,導致在心底越來越接受不了這段感情。再就是婆婆的自身問題,可能從始至終婆婆都沒把兒媳婦當成自己人,不會替兒媳婦考慮,這樣的家庭無論用什麼辦法,可能都沒辦法走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