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上的「改口費」,就是在舉行婚禮時,新郎新娘分別向對方父母敬茶,從原來的叔叔阿姨,改口稱呼爸媽。這個時候,父母都會給一個大紅包,這就是改口費。不同的地方,婚嫁流程可能會有些許不同,但婚禮上的敬茶改口,基本上都會保留,寓意著結婚之後,對雙方父母的稱呼都要改口了。
改口費的金額,和彩禮嫁妝一樣,都是結合兩家的經濟情況以及當地的風俗人情來決定。當然了,最後也是男女雙方,兩個家庭商量著來。換一句話來說,改口費的多少,如果對方長輩沒有出爾反爾,金額和當初說好的一樣。作為新人,是不能以這個金額來衡量對方對自己是否認可。也不能作為以後要不要改口,以及要不要孝順對方的依據。
說白了,你嫌少,你在商量的時候,就應該提出來,就應該說自己不能接受。而不是在喜宴上讓長輩尷尬,並且在長輩看在子女的面子上,準備把事情翻篇的時候,你還要揪著不放。並且把這份不滿,延續到後面的日常生活中來。李阿姨就遇上了這樣的兒媳婦,不過她沒慣著,直接就把拆遷款都給了小兒子。
李阿姨的自述:
我和我老公,生養了2個兒子,我對2個兒子,一視同仁,不存在區別對待的情況。但大兒媳,卻從一開始,就說我偏心小兒子。原因是小兒子念了大學,而大兒子初中畢業就開始打工賺錢了。當然了,她說出來的話,倒也沒有這麼直白。打著心疼自己老公的幌子,說我大兒子沒有去大城市上大學的機會,而小叔子卻有,真讓人心疼。
我當時聽到之後,都無語了,這也能和我偏心扯上關係?2個兒子,我和我老公比任何人都希望他們都能有出息,但是,人和人之間,到底是不一樣的,親兄弟也是如此。大兒子從小就學習成績不好,他已經盡力了,加上自己也不想繼續念書。所以初中畢業,沒能考上高中,也就沒有復讀了。
沒錯,大兒子確實比小兒子要早工作好幾年,對家裡的付出,在經濟上和時間上,也比小兒子要多。但這些,我和我老公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後來結婚的時候,大兒子的婚房,比小兒子的要貴上不少,這一點,大兒媳婦就看不見了。不過如果只是這樣,可能我也不會決定把拆遷款都留給小兒子。
畢竟只是說說而已,我一個長輩,怎麼能和晚輩這麼計較。但大兒媳是真的太過分了,而且一直過分了幾十年。大兒子個性有點木訥,本身又只比弟弟大了一歲,所以我小兒子要比大兒子早2年結婚。2個兒子結婚,但凡不偏心的父母,不管是彩禮還是婚房,或者是婚禮婚慶這些,都會相差不大,我也不例外。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