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去世,按照習俗長孫坐棺,我和妯娌因為這個在喪禮上吵了起來
故事自述人:劉秀梅,54歲
85歲的婆婆因為糖尿病併發症走了。我和妯娌都鬆了一口氣,在照顧婆婆的時候,我們妯娌兩個就有些小矛盾了,沒成想,婆婆喪禮上我們倆卻因為給各自兒子去坐棺(做官)徹底爆發了矛盾。
老公有6姊妹,他是最小的。他有4個姐姐一個哥哥。
公公在我嫁過來後不到十年就去世了,自那以後就留下婆婆。
我們那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贍養老人都是家裡的兒子的責任,所以公公走後,婆婆就在我們家和大伯哥家裡輪流養老。為了讓婆婆不經常挪窩,我們兄弟倆商量好,婆婆在我們家各住半年。
嫂子雖然比我們大,但她前面兩個生的都是女兒。
我們比他們晚結婚好幾年,但我的第一胎是兒子。所以兒子成了婆婆眼裡的長孫。
說實話,婆婆不是一個多事的老人,平時她不像其他老人那樣多嘴,她也從不說我和妯娌的一絲壞話。
如果碰到別人說我們妯娌兩個的不是,婆婆也是極力維護我們。我們和婆婆相處得都還算融洽。
婆婆只要在誰家裡住,我們就能享她的福。婆婆在家的日子裡,家裡洗衣做飯搞衛生的活兒她都給包圓了。
婆婆總說我們年輕人養家不容易,她沒能力在經濟上給我們太多支持,只能這樣幫助我們,減輕我們一點勞務壓力,讓我們輕鬆些。
婆婆六十多歲的時候,因為一次生病住院,檢查出來患了糖尿病。
最開始她沒怎麼重視,她說這個病跟沒生病一樣,沒什麼大礙。
原本可以藥物控制的,她因為不忌口,不注意,導致血糖升得很高。從那以後婆婆就開始了她的打胰島素之路。
我們一直以為糖尿病只要控制好就沒什麼大問題。但我們沒想到它的併發症會這麼多。
婆婆最先出現的併發症是腎衰竭,那時候剛好婆婆住我們家裡。
我們和嫂子他們商量,兄弟倆一起出錢去給婆婆埋個管子,準備給她做透析。
但嫂子這時候不太樂意。她說:「我們早就說好了,吃誰家裡的時候,老人病了,就由誰負責老人所有的事。除了到時候老人去了,那就一起來。現在媽住你家,這個事你們自己負責。」
看著婆婆全身無力,腿又水腫的厲害,我們帶她去做了手術,埋了管子做了透析。
婆婆最開始的透析一個星期做一次,每次到了要透析的時候,我們都會把她送過去。
在我們家半年時間到了後,婆婆去了大伯哥那。婆婆的透析變成了一周兩次。
嫂子這個時候就開始有些不樂意了:「老人真是偏心你們。連生病都要在我家的時候,去醫院就變得次數多了。」因為嫂子之前把話說死了,她又不好意思再提其他要求,只是每次大伯哥送婆婆去透析,嫂子就有些不高興。
婆婆透析了一年多後,她的雙目又開始視力模糊,最後直接惡化到了看不見。
婆婆眼睛看不見後,行動也特別的不方便。以前我們做好飯菜,送她房裡,她能自己吃,自從看不見後,婆婆吃喝拉撒都離不開人。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偏偏婆婆的視力完全看不見是在我家住的最後一個月發生的。
嫂子當時聽說了,她來我家看婆婆的時候,心裡就火大了:「你每次去我那,就出一個新的問題。在小的這裡啥事都沒有,也不知道哪那麼碰巧。」
嫂子嘴巴不饒人,但還是盡心盡力伺候了婆婆。只是,她對我們的意見特別大。嫂子總覺得我們占了便宜。
因為這些事,嫂子和我們也沒以前那麼親,不管我們怎麼熱情對他們,她們對我們始終是冷冰冰的。
婆婆最後半年,出現了另外一種併發症:全身皮膚潰爛。身上爛了地方,總是滲出黃色的水。給她上藥已經沒有什麼作用。婆婆每次都疼得直叫。
婆婆最後的半年時間是在我們家度過的。嫂子還笑話我們:「總算讓你們挨上一次了,要不然每次都是我們倒霉!」
婆婆去世後,我們兄弟倆前期協商喪禮和出費用的時候,都還算順利。
兄弟倆坐在一起,有商有量的,該掏錢的時候,大哥大嫂也沒半句怨言。
只是我們沒想到的是,會在婆婆出殯的那天,我和嫂子會發生矛盾。
我兒子比侄子大幾歲,按照我們的習俗,家裡老人去世後,孫輩們會安排一個人坐棺(諧音做官)。
這個坐棺也不是隨便坐,誰坐上去了,還得掏錢的。
我和丈夫理所當然的認為兒子是婆婆的長孫,所以應該兒子來坐棺。孫子還小,我們怕他害怕。
婆婆出殯那天,抬棺的人都在問:「你們家誰來坐棺?」
我們趕緊把兒子喊出去:「他,這是長孫!」
大嫂聽了,立馬不同意。
她很強勢地說:「什麼長孫不長孫的,我們是大的,只能大的這一房的子嗣才有資格坐棺。換作任何人我都不答應。」
我和嫂子理論了幾句,沒想到嫂子卻對我發飆了:「老人在世的時候,你們占了那麼多便宜我們可沒半句怨言,每次輪到我們家老人就病情加重一次。每次都是我們吃了這個啞巴虧,這一次你還想這麼自私讓你兒子來坐棺?這事門都沒有!」
嫂子這話說得我聽得確實刺耳,什麼叫我占便宜?這都是憑運氣的事。氣不過的我跟嫂子理論了起來。
大家都來勸我們:「不要耽誤老人出殯的吉時,這坐不坐沒啥區別!」
嫂子還是不聽:「要麼都不坐,要麼只有我兒子來。換作任何人我都不答應。這個事沒得商量!」
事情僵持著,最後還是舅舅站出來說了句公道話:「我姐就兩個孫子,這倆孫子都這麼大了,都這麼重,加上這棺木這麼大,你們讓這些抬棺的師傅怎麼受得了?都這麼大的人了都別坐。我的意見你們兩家都有小孫子,給這兩個小娃娃去坐!你們兩家誰也不虧!」
舅舅這麼一說,我們也不好再說什麼,最後我們聽了舅舅的話,讓兩個小孩坐了一程,只是這件事後,嫂子就和我們不說話了。
直到現在婆婆已經去世幾個月了,我在路上碰到嫂子時,我喊她,她也不應答。
我沒想到就因為這件小事,嫂子記恨了這麼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