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出了一件大事。
李佳琦和薇婭這兩個超級主播,在和歐萊雅的合作中,直播間的商品價格居然比官網直接買還要貴。一直以全網最低價地為噱頭的直播帶貨模式,為何偏偏在這兩個超級主播身上翻了車。
品牌方這波,實實在在打了帶貨主播的臉。
在看熱鬧的時候,很少人思考,為什麼歐萊雅非得下這一步臭棋。
其實,商家和主播早已積怨已久,這一次,不過是小小的爆發。
圖源網絡,侵刪
兩超多弱的直播界
今年雙十一,和被網友調侃為考差了不敢報成績的天貓相比,李佳琦和薇婭聯手爆賣180多億,交出了一份幾乎滿分的答卷。
根據數據顯示,李佳琦昨天直播最終銷售額達到106.53億元,薇婭直播銷售額為82.52億元,第三名雪梨直播銷售額為9.3億元。
前兩個主播,兩人合計賣出了接近190億的銷售額,但占據第三名的主播銷售額卻遠不及他們的10%。
直播電商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
直播間的流量集中,肥了超級主播。一哥一姐,僅需一晚就創造了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財富。
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剩下的主播,連湯都趕不上喝熱的,畢竟連第三名都被遠遠地甩在身後。
很明顯,當一個模式無法讓大多數人獲益時,它很容易玩不下去。
帶貨主播形成了兩超多弱的局面,這樣的生態明顯是很難形成良性循環。
一旦賺不到錢的人紛紛離場,沒有新人入局,這個模式也就玩到頭了,曾經笑著數錢的人,也有可能哭著轉行。
流量集中異常極端的直播界,發展到了一個令人尷尬的地步。
—2—
流量集中,肥了主播,苦了商家
李佳琦的直播間,一直以低價為噱頭。粉絲也樂見他和品牌討價還價,幫助自己拿到物廉價美的商品。
對網際網路有記憶的朋友,或許對李佳琦身上的幾次品牌合作爭議有記憶。無論哪次出事,李佳琦的粉絲就如同護衛兵一樣,自發地為其站台。
當粉絲量足夠時,頭部主播就擁有了高度話語權,能與品牌談判。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頭部主播,直接跟品牌喊話,讓品牌「聽話」。
圖源網絡,侵刪
而對於商家而言,能在知名主播中露露臉,也算是變相打廣告了。電商大促這種黃金時刻,品牌方為了讓財報好看,只能想方設法地占上頭部主播的一個坑位。
但是頭部主播的坑位費,也是一筆成本,還是不能在售價上體現的成本。
既要給足高昂的坑位費,又要保證消費者買到的價格足夠低,這個時候,也只能苦一苦商家了。有不少商家透露,直播上貨,雖然走量,但基本賺不到錢,甚至還會賠錢。但大家都在爭搶這個渠道,自己也不得不去玩一場不賺錢的遊戲。
這種模式,肥了主播,卻苦了商家。
圖源網絡,侵刪
—3—
定價的話語權到底是誰的
短期來看,直播間的流量和銷量是誘人的。
但面對主播頻繁的價格喊話,又有哪個品牌方願意把自己的定價拱手相讓給主播們呢?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當品牌不願自己的價格體系被主播綁架,不願自己的品牌價值依附於個人主播身上,兩者就從合作變成博弈的狀態。
當然,大部分的情況下,很多品牌面對流量驚人的超級主播是敢怒不敢言的。
但是這次,歐萊雅就比較頭鐵和莽撞。
雖然這步棋下得不怎麼樣,但它也暴露出了這種合作模式的問題。
《心智力》一書中提到,企業通過提升品牌價值,掌握市場乃至本行業的產品定價權來盈利。
但超級主播的出現,讓商家嘗到了甜頭,卻又摔了狠狠的一跤。連定價權都能被個人模糊,那麼品牌的話語權要放在哪裡呢?
真實有利的營銷,是以產品為核心。
品牌的定價權,依靠的是足夠深的護城河。
當消費者以為能在這次博弈中收穫漁翁之利時,卻忘了羊毛出在羊身上。說不定哪一天,原本可以用50塊買的產品,在直播間你得花上80塊,其中30塊,流到哪裡去了呢?
這個答案,你我都心中有數。
圖源網絡,侵刪
本文引用圖片圖源網絡,侵刪
【洞見企業,洞見商業,@瀚霆企業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