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協同推動對外開放
⊙統一運營中歐班列(成渝)品牌
共創全國首個中歐班列合作品牌「中歐班列(成渝)」,實現運營標識、基礎運價、車輛調度「三統一」,開行班列數、貨值均為全國第一,占全國中歐班列開行總量近30%。
中歐班列(成渝)號列車發車。(資料圖) 龔浩月 攝
⊙推進跨省市「關銀一KEY通」
依託「共享盾」技術推出「關銀一KEY通」川渝一體化監管模式,首次實現「電子口岸卡」跨海關關區通辦。實施以來,川渝兩地已設置37個受理點,服務企業7000餘家,辦理時長壓縮2/3。
04深化生態環境共治
⊙開展生態環境協同立法司法協作
聚焦嘉陵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開展協同立法,印發《關於加強嘉陵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協同保護的決定》《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設立川渝環境資源司法協作巡迴法庭,開展跨區域案件巡迴審判,共建「大三峽·大巴山」生態修復司法實踐基地、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川渝司法協作生態保護基地。
嘉陵江溫塘峽雲海景觀。(資料圖)重慶日報特約攝影 秦廷富
⊙開展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
在全國首創跨省河長制聯合推進辦公室並實行實體化辦公,繪製川渝跨界河流水系圖,簽署《跨界河流聯防聯控合作協議》《川渝跨界河流管理保護聯合宣言》,建立跨界河流聯合巡查、聯合執法、信息共享等9項合作機制,2022年川渝跨界河流25個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
⊙共建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白名單」機制
在全國率先建立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制度,白名單類別由最初的廢鉛蓄電池等3類危險廢物拓展到2023年的28種。開展川渝高竹新區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簡化審批試點。
05推動社會共建互融
⊙推進政務「川渝通辦」
聯合發布3批311項「川渝通辦」事項,開設線上服務專區和線下「川渝通辦」專窗,實現一站式服務。推動居民身份證等34類電子證照互認共享,推動小學入學、員工錄用、創業服務等7個「一件事」川渝通辦、34項服務「免證辦」,20項證明事項在兩地實行告知承諾制。
⊙推進跨省通信一體化
取消川渝地區座機通話長途費,實現全國首例跨省級行政區域固定電話通信資費一體化,推出多款川渝共享專屬優惠資費產品,推出兩省市親情號互設、跨省繳費等8項跨省通信服務。
⊙推進毗鄰地區警情處置一體化
簽訂毗鄰地區110警情一體化處置協議,明確適用範圍、操作流程、處置規範、移交方式,建立突出治安問題聯合整治機制,已處置交界區域警情1853起,相互移交1328起。
06完善協調協商機制
⊙建立多層次協商推進機制
建立黨政聯席會議、常務副省市長協調會議、聯合辦公室及專項工作組常態化工作機制。截至2023年7月,已召開黨政聯席會議7次、常務副省市長協調會議7次。聯合辦公室設在兩省市發展改革委,統一公文流轉、印章使用、人員管理,實現聯合辦公。
成渝城市景觀(資料圖)
⊙建立重大項目聯合調度服務機制
按年度推進實施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聯合四川省建立重大項目聯合調度服務機制,統籌項目要素保障,共同開展「月調度、季通報、年複查」,2020—2023年已按年度滾動實施31個、67個、160個、248個重大項目,總投資分別為0.58萬、1.57萬、2.04萬、3.25萬億元。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