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孝心的朱明一聽母親這樣說,就連忙說道:「媽,你別難受。我買的房子大,以後咱一家人一起住沒問題的。」
聽到朱明這樣說,老太太瞬間眼睛亮了起來。在兒子的再三保證下,她終於放下了心。
所以就在朱明和玲玲搬進新家的第二天,老太太就給朱明打去了電話。
她熱絡的說道:「明明,昨天就搬新家了吧。你看我跟你弟弟啥時候搬呀。」
朱明連忙說道:「媽,就這兩天吧。你和我弟收拾好東西,就帶著孩子來吧。我給你們收拾出兩個房間。」
母親聽罷是滿心的歡喜,掛了電話就開始收拾東西。
不到三天,玲玲的婆婆就帶著小叔子和兩個孫子,搬進了她的家裡。
當玲玲知道的時候,婆家的四個人已經住進去了。
看著原本屬於兒子的房間,就被丈夫輕言給了小叔子的孩子。
她看著自己兒子委屈的眼神,心都擰在了一起。
這房子裡的每一塊磚都有她的心血,原本和和美美的一家三口,現在卻硬生生的擠進了四個人。
房子雖然不小,但是七口人往裡一待,讓原來寬敞的家裡現在也略顯擁擠。
當天晚上玲玲一直是板著臉,直到睡覺時她才開口跟丈夫說道:「朱明你想當孝子我不攔著你,但是這個家也有我的一份,你不跟我說一聲就接你家人進來,到底有沒有把我放在眼裡!」
眼見妻子越來越生氣,朱明趕緊關起房門。跟玲玲說著好話:「小玲,這一家人就該住一起。咱家這麼大,你就多包容包容啊......」
還說這件事以後再說,今天先睡覺。
可玲玲哪裡睡得著,一晚上都在半夢半醒之間嘔氣。
第二天一大清早,玲玲就被客廳的吵鬧聲給吵醒了。
起來一看,桌上不僅擺著一堆早餐,地下還都是散落的玩具。
原來是小叔子的兩個兒子吃飽了飯,就在家吵鬧玩耍。
見兒媳起來了,婆婆忙讓她吃點早飯,然後把碗筷洗了,她還要下樓帶孫子們玩。
可桌子上哪還有什麼早餐,就剩下一根油條還算能吃兩口。
忍著怒氣的玲玲帶著兒子就走了,自然也沒有收拾衛生。
她晚上回家後,就看到丈夫和婆婆不太高興的坐在沙發上,而她就徑直走進了臥室。
知道兒媳不歡迎她,婆婆也沒少說媳婦的壞話。
還說家裡的房子都是兒子掙來的,她幹嘛一來就給她臉色看。
而朱明在母親耳邊風的影響下,對妻子的意見也越來越大。
慢慢的和妻子話少了,距離也變遠了。
在一些小事上,玲玲和婆家人的矛盾也日益變多。
可丈夫都是用隱晦的態度,偏幫著他的親媽親弟弟。
不滿和委屈在玲玲的心裡生根發芽,等待著最後一根稻草的到來。
那是一個陰雨綿綿的周末,一家子七口人都在家裡待著。
看劇的看劇,做菜的做菜。
而玲玲正在臥室整理自己的工作文件,忽然就聽到兒子跳跳在外面哭了起來。
哭聲有些嗚咽,一聽就是隱忍加委屈。
玲玲慌忙走出臥室,就看到小叔子家的兩個兒子,圍著兒子偷笑。
她怒火上來,一把把兒子抱起來,大聲問他們在幹嘛。
聽到這裡,婆婆慌忙跑了出來說道:「哎呦,你這麼大聲小心嚇到孩子,他們玩他們的,你管那麼多幹嘛。」
她知道這不是兒子第一次受欺負,而她的丈夫就坐在一旁不言不語。
心寒的她說道:「朱明,兒子都這樣了你當爸的也不放個屁。既然如此,你們團聚吧,我走!」
說完就抱著孩子奪門而出……
案例中的朱明就在自己的不作為中,逼走了妻兒。這告訴我們家庭的和睦來之不易,更要謹記以下兩個原則。
02
一:缺乏邊界感,往往是產生家庭矛盾的重要原因。
在中國家庭中,很多的矛盾都是源自於不清晰的邏輯。
因為家庭成員不清晰的認知,就導致了邊界感的缺失。
許多的小夫妻,都熱衷於聽從自己父母的意見。
仿佛聽話就是最正確的做法,不聽老人言就會吃苦和不孝。
這樣邏輯恰恰就造成了,眾多婚姻里的不幸。
案例中的男主人公,因為忍受不了母親和弟弟吃苦,就犧牲小我成全家人。
最後自己婚姻都破裂了,還蒙在鼓裡不自知。
內容未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